第1243章

  一旦被边关查到铁器,可当场格杀,若是查到弩、甲、刀剑长槊等兵器,则是夷灭三族的重罪。
  “既然陛下看到漠北,为何不将高原彻底纳入大秦版图?”卫瓘拱手道。
  “高原?”杨峥盯着沙盘。
  现在是小冰河时期,气候严寒,这么多年河湟对高原上的羌人也产生了虹吸效应。
  大量羌人走下高原,投入大秦的怀抱。
  但两百多年后,气候变暖,高原就不是苦寒之地了。
  如果不加强掌控,到时候对华夏的威胁巨大。
  大唐若不是被吐蕃拖住了,必然会走向一个更加辉煌的巅峰。
  要知道历史上的吐蕃两次攻入长安。
  在地缘上,高原也对大秦现在的疆域有极大的威胁。
  向北威慑河西走廊,向西威胁天山以南,东北直接威胁关中,东南迈出一脚,直接踩进蜀中平原。
  虽然性价比不高,但战略价值巨大。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目光超前。
  历史上既然出现了高原帝国吐蕃,那么两三百年后,当大秦因土地兼并而腐朽不堪、奄奄一息时,西南忽然蹦出一个高原帝国……
  那种场面,不堪想象。
  即便在后世,高原的战略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早一点纳入华夏的怀抱,早一点加强此地对华夏的认同。
  “伯玉所言甚是!”杨峥点头道。
  无论卫瓘是为了迎合自己,还是真的看出此地的战略价值,他的意见都要重视。
  卫瓘道:“关中颇多羌裔秦民,性耐苦寒,正可经营此地。”
  “伯玉莫要忘了,当年我们分派大量宣义掾、宣义郎进高原,现在该是开花结果的时候了。”杨峥笑着提醒。
  “陛下之雄才大略,千古未有也。”卫瓘什么都好,但就是有时马屁拍的人受不了……
  杨峥老脸一红,如果说大秦真正能有超越汉唐的成就,一定就是在高原上发力。
  一旁的索靖也有受不了,咳嗽两声,拱手道:“大秦……虽强,但经营高原如此广袤之地……似乎略有不支。”
  鲁芝现在处于半隐退状态,在家抱孙子,颐养天年。
  所以主和派的重任就落到了索靖头上。
  中原尚有这么多未开发之地,要跑去经营高原,在他们眼中无异于舍本求末了。
  而且高原上还有个象雄王朝。
  这才是高原文明真正的根,据说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在华夏史书中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代,也就是公元前七百多年。
  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在部落联盟制。
  到现在也不过是分封奴隶制,至于战力,历史上吐蕃一万人就击败了象雄十万大军。
  大秦崛起后,他们也数次进贡,两边关系还算不错,象雄也没有后来吐蕃那么强的进攻性。
  高原上的贵人用的丝绸、茶叶,都是从蜀中送过去的。
  “有些事情,朕不能不做,大秦不能不做。”杨峥决心已定,“朕不是要占领整个高原,而是如西域一般,控制形胜之地,交通咽喉。”
  扩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实秦汉统治中原也是如此,沿着黄河、长江线性发展,然后顺着支流向内地发展。
  把地方先占住,然后建造城池,迁徙百信,站稳脚之后,扩张影响力,输出文化,吸引人口……
  没必要什么事都提着刀子去办,弄得血淋淋的。
  以前大秦是光脚的,现在大秦穿上了鞋,要讲究吃相和脸面,这些年的国策也是如此,能不动刀就尽量不动刀。
  大秦不占领高原,自然会有其他人占领……两三百年后,气候温暖,华夏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听杨峥这么说,索靖松了口气,“若是如此,大秦国力勉强可以支撑。”
  杨峥压根就没想一口吃下这么大的地盘,而是将其列入大秦的百年大计之中,需要数代去推行,自己这一代只是打个基础,未来还会在高原上封国。
  卫瓘和索靖都点头了,此事就没多少阻力。
  杨峥身为大秦君主自然知道谁是本谁是末。
  尽管这些年到处迁徙,但辽东、南疆、西地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万左右。
  对两千多万的中原来说,并不算多。
  雍凉稳定的时间比较长,羌氐已经到了第三代,人口众多,本质上他们跟汉人已经没多少区别了,连原本的语言和习俗都忘记了。
  精神上比传统汉人更像是秦人,对秦人的身份极度自豪。
  关中的良家子奔赴西域,这些羌氐子弟,也该冲上高原了……
  第九百五十八章 羌裔
  大秦这边刚一动,高原上就有了反应。
  无数羌人在宣义郎的劝说下欢天喜地的走下来。
  河西走廊的富庶是最好的宣传效果。
  比起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在高原上当野人,融入大秦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这些年陇右、河湟的羌人融入大秦后,纷纷阔绰起来,特别是有战功的人衣锦还乡之后,立即成为当地的老爷,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庄园,老婆小妾热炕头,其乐融融。
  汉羌百年大战,最主要的原因是东汉朝廷一直拒绝羌人的融入。
  羌人只能跟当地的汉人豪强沆瀣一气,掀起此起彼伏的叛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