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55节

  另外请四个人,一方面能保护韩彻他们的安全,另一方面俩人为一组,既能轮流在外驾驶马车,也能更好辨别去柏州的路。
  镖局这一块,眼下还并未成系统化。只有在一些特别繁华的府城,才能雇佣到有些身手的专业陪护汉子。像之前韩彻他们从安南回来,便是有钱也寻不到。
  自然,作价这一块也是不便宜的。
  如韩彻这种需得去往西北,还是寒冬腊月的出行赶路,价钱便更是昂贵。
  不过再如何昂贵,为着出行安全,这钱也不能省。
  “二郎,凡事要顾好自己!”眼见着马车缓缓行驶起来,柳氏忍不住又大声叮嘱起来。
  “嗯,我会记着的!”韩彻从车厢里探出脑袋,冲着身后的家人挥手,待到再也瞧不见人影后,才重新坐好。
  银钱给到位,如这种专业的马车内保暖措施准备的还较多,因为放置了暖炉,温度还是比较暖和的。还有这马车,古代的路并不好走,所以京中设计的这种马车,对车厢底板和车轴还都分别做了伏兔和当兔等减震设计,让坐马车的人也少了许多的颠簸。
  这条件,比起当初他们从安南返回时真就是要好太多。
  只是这突然的一冷一热,韩彻鼻尖一痒,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韩老三忙关切的赶紧拿过暖炉上热着的茶壶,倒了一杯热水递给韩彻:“大人,快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唉,若咱们能年后再走便好了。”递过热水给韩彻时,韩老三还在那叹气道。
  韩彻喝完热茶,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想过完年再走。
  倒不是嫌这冬天雪地的不好赶路,事实上,不管是京城还是柏州,刚过完的那两个月,天气并未见得就会比现在好。
  只是大过年的,总还是想着能一家人团聚的好。
  同样想赶着年底能一家团圆的还有他们这次雇佣的四个陪护汉子,在他们的奋力赶路下,马车很快便出了京城地界。
  不过为着安全,这一路的住宿他们都是尽可能的居住在驿站。时下以三十里设一驿,因此他们每日赶路的进程最多也只能是九十里路。
  在天气糟糕或是路况不好的时候,一天便只能赶六十里路。
  最后等到进入柏州地界时,已经是农历的十一月二十。只需得再赶一两日的路,便能抵达柏州府城。
  入目可见的,便全是一座座土黄色的房屋建筑。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人类的智慧,西北地区冬季严寒,人类便学会用黄土夯实建筑出厚实的墙体。这种黄土屋不仅能很好的抵挡风雪,关闭房门的屋内也只需烧上一个火盆,基本便能把温度保持在人体最舒适的度。
  “柏州这里的房子盖得好生奇怪。”此时外头还刮着刺骨的冷风,韩老三却一点也不嫌冷的打开车厢上的小窗户,探出脑袋一个劲的四处瞧看。
  实在是他所见过的地方,屋子都是做人字梁去修盖的。而柏州这地方的房子,屋檐却是单边设计的。好比他们这一路所看到的房屋,背面全都只有一面光秃秃的土墙。
  只有在屋子的正面,才会修盖屋檐。
  “大人有所不知,柏州这地方很缺水,当地人管这样修建房屋唤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同坐马车内的一陪护汉子便笑着解释。
  韩老三大感新奇:“还有这说法。”
  一旁的韩彻这时也在透过韩老三打开的车窗,眉头微蹙的看着外面一闪而过的半屋檐建筑。
  要知道屋檐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排水,避免雨水或雪水流到墙体上,给墙体造成损害或是使得屋内潮湿。
  柏州这地方却把房屋修建成这样,还唤做“肥水不流外人田”,便越发说明了这地方的缺水严重性。
  这一点对于还处于农业占据百分之七十以上经济的时下来说,尤为的致命。
  试问有哪种农作物,能离得了水?
  带着这股忧愁,两日后,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柏州刺史府。
  韩彻先与四人结清雇佣费用,又添置了些许银钱,让四人等折返回京城后,帮忙去韩家捎带一句平安口信。
  如此,也好让家人少些挂念。
  四人接了银钱,一边满口保证一定会替韩彻将平安口信带去,一边火速离去。
  另一边,对于韩彻的到来,原来的孙刺史也是拖着病体,相当有效率的与韩彻办理完一干事务的交接。
  临走前,韩彻还离谱的觉得,孙刺史的病好像都没有刚见面时那般严重了。
  “大人,我怎觉得孙刺史这卸任的跟逃命一样的。”私下里,韩老三过来与韩彻这般嘀咕道。
  韩彻:巧了,他也有这种感觉。
  然后很快,韩彻便感受到了柏州的状况到底是有多糟糕。
  还未来得及摸清柏州的所有事务,这日一大早,韩彻这边便接到了一起报案。
  报案者是一位跟三娘一样年纪的少女,浑身是血的突然跑到柏州城门口,大喊着有贼人将她抓了,她侥幸才逃出,希望官差能帮助她回家。
  当时过往的行人众多,全都被这事惊动,城门守卫便赶紧分派了一个人,将她带到了刺史府来。
  韩彻听闻汇报,也忙过去审查。
  只见那少女虽一身狼狈,却姿态极其端正的跪在府衙大堂上,对着韩彻描述案件时口齿清晰又有条理:“我为平洲陈氏女也,有三贼子掳我,我幸杀之,愿大人助我归家。”
  平洲当然也不是韩彻穿越前的那个平洲,而是和柏州紧邻的另一府州。两地虽都属于朝廷管辖的最西北地区,但平洲却是要紧的都会,也是难得的富饶之地。
  至于陈氏,还是平洲有名的士族。
  此时众人闻言,便皆面露大惊。
  大概是怕韩彻初来乍到,正好今日一早也过来与韩彻做政务汇报的冯长史便靠近过来,小声告知下方跪拜陈氏女的身份。
  韩彻也不由得面露惊讶。
  不过他并非是为着对方陈氏女的身份,而是惊讶她不过如三娘那般的年纪,在被三个贼子抓了后,居然懂得先以啼哭做出恐惧害怕假象,迷惑住贼人。
  再趁着昨天贼子将她带到柏州城外的一处乡下宅子里,待到深夜,被捆住双脚,还反捆住双手的她便瞅准时机趁那三贼子放心熟睡后,奋力挪动到碳火旁,强忍住被火生生烤在手臂上的疼痛,把束缚住双手的麻绳烧掉。再果断的拿起贼子的刀,冲其中一个贼子的脖颈火速砍去!
  接着,她更是以极快的速度,一刀结果一个,愣是没给三贼子充足的反应时间,便将三人全都杀死。
  然后她再摸黑一路跑到柏州城门口,此时正好城门打开,便大声呼救。
  时下律法对杀人罪实施的又是以“情形论罪”,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情况杀了人,所判处的刑罚都是不一样的。
  如陈氏女是在这种被贼人掳走,为自救的情况下杀的人,律法基本都会判她无罪,或只是罚她些许银钱。
  不过眼下还只是陈氏女的一面之词,韩彻便先让人带她先下去做梳洗,换下身上的血衣,尤其是手臂上的烧伤,也需要大夫进行治疗,另一面赶紧派人去她说的案发地做查验。
  不多久,派去查验的官吏过来跟韩彻回禀,言道在那屋子里确实发现有三具被刀砍了脖子的男性尸体,并且从屋子里还搜到了一些值钱的首饰。
  至于其他的,柏州比之安南来得还要地广人稀,而且这地方修建房屋的习俗也不同。安南农户喜群居,屋子都是一座挨着一座,但在这里,基本都是一座座相隔较远的独门独户的黄土院落。
  周围邻居相隔较远,贼子绑了人自然也会做隐蔽,故这一系列的动静,并未有人知晓。
  不过对于这三名贼子的身份,却得到了落实。
  实在是当地对于人口买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气,就跟之前的安南一样,宰杀耕牛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却依然形成了“杀牛治病”的奇风陋习一样。
  在柏州这个地方,因为过于贫穷,当地的一些人便习惯用自己的子女去做抵押,向别人借取银钱,签订协议。
  这其实就是一种以人口为抵押的高利贷,因为一到利息跟所借出的本金银钱一致后,被抵押过去的子女便成为了债主的奴隶。
  被陈氏用刀杀死的那三名贼子,不止是当地有名的放贷人,他们还曾借着势大,强抢过别人的孩子。
  韩老三听完官吏回来的汇报,当下便气得浑身发抖:“似这种丧尽天良的,合该把他们千刀万剐!”
  别怪韩老三会这般愤怒,他小时候便是被人拐走后卖给了人牙子,吃了一年多的大苦头,后才被韩家见他可怜,买回家来。
  虽说因着当时被拐的年纪太小,韩老三也不记得家里人的模样了,但这事却一直被他埋藏在心底。
  也莫说是韩老三,便是韩彻听闻这些后,也极为的愤怒起来:“为何官府对于当地这种恶事不予以管辖惩治?”
  做完巡查回来的这些官吏,唯恐韩彻将怒火发到自己身上,便纷纷赶紧解释道,并非官府不想去管辖,而是这种事情它屡有发生,已然形成一股风气盛行。
  尤其是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拿去抵押一事,官府更是无从管辖。
  久而久之,官府对这种事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66章
  调查
  韩彻自穿越后,还从未有过如此愤怒,却又无处可宣泄的时刻。
  因为在时下,父母贩卖自己的子女是不犯法的。甚至在一些特殊的艰难时期,朝廷还会鼓励这种行为。
  如韩彻穿越之前的社会历史里便曾有记载:“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1)
  当然,当时会出现这种情况,目的是为了救荒活命。
  但这也说明,在古代对于人口的售卖是支持“自卖”,“和卖”以及“官卖”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柏州这地方的人口才会越来越少。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数,尤其是在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农业社会里,更是直接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如此下去,柏州这地方只会越来越穷。当地百姓为了能活命,只能越发用自己的子女去与那些放贷人做抵押……最终形成一个悲惨的恶性循环。
  冷静平复下来后,韩彻让人去传唤陈氏女。
  从三贼子那里搜到的首饰也拿去与陈氏女看了,她便也言道都是贼子从她那里搜去的。
  把东西先物归原主,瞧见陈氏女状况基本稳定,韩彻方才温声询问:“不知能否与我再详细讲述一番你被掳的经过。”
  眼下社会所允许的三种人口售卖方式,韩彻暂时是没办法去对那些人做出惩治。但如陈氏女这种通过暴力手段绑架被掳走,属于“掠卖”,却是朝廷严厉打击的。
  只是受害者到底才刚遭受这番不幸的经历,哪怕如陈氏女这般,此时从表情上来看,她似乎也不大愿意再多谈此事。
  韩彻见状,不忍过多紧逼,便忙说道:“你莫要害怕,我来询问只是为了调查案件,好尽快抓捕整个团伙。”
  陈家既是平洲有名的士族,寻常放贷人如何敢去掠卖陈家子女。单仅凭这三人,又是如何成功将人掳走,并从平洲大老远把人带到柏州来的。
  “今日询问,除案件调查所需,我定不会往外泄露半分。”瞧见对方面露踌躇,韩彻复又这般保证道。
  “我自是信任大人的。”陈氏女皱眉解释道:“非我不愿与大人讲述太多,实乃此事恐有内情。”
  陈家是平洲有名的士族,陈氏女还是陈家的嫡系,其父陈卓还为礼部侍郎。只因生母早逝,不久后祖父因年迈也致仕,她便随祖父母一同回平洲老家生活。
  虽不在父亲身边,但有祖父母的细心教导,陈氏女在平洲的生活还算不错的。直到今年年初,陈氏女十五及笄,到了适婚出嫁年纪。
  婚事这一块,生母在世时便曾给她定了一门很不错的。若非如此,陈家二老也不能把孙女就这般带回平洲老家。
  这时,父亲陈卓便派遣人来信,言道年后要将她接回京城身边。
  却没曾想,家中两个多月前新购置的一奴仆包藏祸心,趁她这次随祖母去寺庙烧香。晚上入住寺庙时,趁众人熟睡中,伙同另两人将她劫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