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住在帐篷里,永远都逃不掉野蛮人的称呼。
  沈友再三相劝,最后还建议哈代请示轲比能,不要自作主张。
  与罗马人开战的收益固然大,但风险也不可不觑。哈代第一次统兵,还是应该以稳妥为主,不要冒险。
  哈代同意沈友的看法,但他的心气已经被沈友勾起来了,又岂能轻易放弃。
  他一面敷衍沈友,说是会向轲比能汇报,一面集结诸将,部署进攻斯基泰人的相关战术。
  唐苏合也劝了几句。
  她不劝还好,劝了哈代更坚决,非要打一场硬仗,证明自己不可。
  见哈代心意已决,沈友不动声色的提醒唐苏合,让她向轲比能汇报,最好是能让轲比能派兵增援,以免哈代一时冲动,造成重大损失。
  ——
  接到唐苏合送来的消息,轲比能大为光火。
  哈代的冲动超出了他的想象,不仅沈友劝不住,连唐苏合都压制不住他。
  沈友说得对,最稳妥的方案不是进攻斯基泰人,诱罗马人出城,而是进攻萨尔马亚人,取代他们,成为大草原的霸主,然后和罗马人做生意。
  这既符合他的利益,也符合大汉的期望。
  哈代简直是昏了头,竟然想一口吞下罗马人。
  这和他一惯的谨慎作风格格不入。
  大怒之下,轲比能与荀恽商量,他打算亲率主力西进。
  哈代立功心切,除了他之外,没人还能压制得住他。
  荀恽再三权衡之后,同意了轲比能的计划,并自请留守。他对轲比能说,论教化将士,我可能比沈友更胜一筹。但是论辅助大帅作战,沈友比我更适合。
  我留守大本营,保持与西域都护府的联络,由沈友充任行军长史,为大帅出谋划策。
  轲比能接受了这个方案。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为了确保安全,他留下了儿子轲武,并当着荀恽的面,对轲武说,你要听荀长史的话,不可违拗。如果你敢像哈代一样乱来,我一定不会饶你。
  轲武唯唯诺诺。
  轲比能随即聚集议事,准备出兵。
  已经是二月,虽然天气还是很冷,但春天很快就来了,到时候春地消融,牲畜就有新鲜的牧草可以食用。轲比能带上了牲畜,并让人赶去哈代营中,让哈代不要轻举妄动,等他到了再进攻。
  按照他的计划,他赶到包律司忒涅斯河的时候,估计都要四五月份了,足以让哈代冷静下来。
  除非哈代连他本人的命令都不听了,直接发起进攻。
  ——
  送走轲比能后,荀恽松了一口气。
  虽然轲比能带走了主力,只留下一些老弱,但他也因此获得了全部权力,终于可以做一直想做的事了。
  他一方面安排人伐木造舟,一方面亲自去踏勘地形,准备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挖一道动河。
  沈友之前带回消息,说流入里海的伏尔加河和流入黑海的顿河之间有一段距离比较近,不足两百里。如果能挖一条运河,以后从大汉来的货物就可在里海上船,先溯伏尔加河而上,再经运河转入顿河,最后进入黑海,再驶入地中海。
  如此一来,至少可以节省五六百里的陆路,节省大量的运费,还可以避免被沿途的蛮族打劫、收过路费。
  将来如果能在咸海和里海之间再挖一条运河,那就更方便了,可以从天山脚下起运,经药杀水,直入咸海。
  荀恽深知船运的优势,他觉得挖运河是值得的。
  他之前就和轲比能提过这个建议,只是轲比能一听说要挖两百里的运河,当时就摇头拒绝了。他无法想象凭人力挖一条这么长的河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反正在他看来,这和疯了没什么区别。
  但荀恽坚信可行。
  大禹治水,通天下江河,也不过用了十三年时间。他不敢和大禹相比,只是想挖一条两百里长的运河,有何不可?
  这样的工程在鲜卑人看来不可思议,在汉人看来,不过是小菜一碟。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他乡故知
  虽然信心满满,荀恽在被轲比能否决之后,却没有向别人提过。
  一来他清楚轲比能提防他,不愿意他与其他人接触太多,二来他希望准备得充分一些再说。挖一条两百里长的运河绝非易事,也不能仅凭沈友的粗略印象就做决定。
  从这一点来说,轲比能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荀恽先造船。
  有了船,他就可以溯伏尔加河而上,将来运送挖掘运河需要的物资也方便得多。
  一开始,荀恽就遇到了困难。
  轲比能的部落中工匠数量有限,能造船的更是屈指可数,而且他们能造的船也只是一些独木舟之类的,根本造不出荀恽想要的船。
  无奈之下,荀恽只有退而求其次,先造一些大型木筏。
  这个倒不难,听了荀恽的讲解后,工匠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只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实在不敢恭维,一天也干不了多少活。一方面是因为人少,技术也粗糙,另一方面是因为工具的质量、数量都有限,无法满足要求。
  看到这一切,荀恽多少有些感慨。
  他在轲比能的部落里好几年了,也算是平易近人,和普通部众的联系也不少,却还是第一次知道他们的技术水平这么差,和中原汉人差距之大超出想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