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吕蒙笑道:“士燮兄弟不过是书生,不足当讨逆将军兵锋。我们都经历过几年战事,来参加选拔,除了侍卫天子,也是想学习用兵之道,以期将来能有大用。”
  袁谭理解地点点头。
  他自然清楚,天子虽然年轻,善于用兵的名声却已经传遍天下。
  正说着,董越已经结束了考核。苦战十余合后,他勉强过关。他来到袁谭、吕蒙面前,搞下头盔,挟在腋下,一边擦着汗一边说道:“真是不动手不知道深浅,看你考试的时候觉得不过尔尔,真自己上了,才知道这张将军的矛沉得很,我半边身子都麻了。”
  吕蒙哈哈一笑,拍拍董越的肩膀说道:“战场搏杀就是这样嘛,最好是能一击必杀,哪有那么多回合。你能通过考核,说明这半年的辛苦没有白废。走吧,我们去准备一下。”
  说着,吕蒙向袁谭拱手作别,领着董越走了。
  袁谭暗自苦笑。
  知道他是谁,吕蒙就有意识地保持距离。虽然做得不明显,却瞒不过他的眼睛。
  ——
  笔试结束,合乎标准的人员名单送到了刘协的面前,总共十七人。
  袁谭的名字不出意外的出现在名单上,而且排在第二名。
  第一名是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是孙策部下的小将。
  第三名是黄权,字公衡,巴郡阆中人。
  第四名是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
  刘协对着袁谭的名字看了半天,最后画了一个圈,待定。
  其他人都补入散骑,分到左中右三部。
  随后,刘协又命人取来袁谭的答卷,仔细看了一遍。
  应该说,袁谭的笔试成绩还是优秀的,比第一名吕蒙还要优秀。之所以屈居第二,还是武技略逊一筹,综合评分略微低了一点。
  毕竟快四十岁的人了,爆发力不如年轻人,对敌经验也略微欠缺一些。
  刘协命人将司徒杨彪请来,让他看袁谭的答卷。
  杨彪看了一遍,说道:“臣不懂兵法,但相信太尉的眼光。”
  刘协笑道:“我不是怀疑太尉循私,只是想问问你的意见。袁熙等人都在海外,袁谭是袁绍子嗣中唯一尚在中原的,他若随我西征,清明的时候谁给袁绍扫墓?”
  杨彪一听就懂了。
  刘协将来西征的时候,会给太子留一些人才,但绝不包括袁谭。
  如果袁谭进入散骑,刘协一定会带他走,以免袁氏——尤其是袁绍一系的力量在中原死灰复燃。
  按照这个原则,就算袁谭想退而求其次,去考讲武堂,结果也是一样。
  这是君臣之间毋须明言的默契。
  杨彪答应,亲自去问一下袁谭的意见,最好是让他主动放弃。
  他也没想太多。
  在他看来,袁谭未必就是想成为散骑,更多的还是证明一下自己有这个实力。能考出第二名的好成绩,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必要再坚持。
  回到司徒府后,杨彪先将这件事告诉了夫人。
  看完袁谭的答卷,又得知袁谭是总分第二,袁夫人一声苦笑。“这孩子,这几年是真的用了心。”
  “知道他用了心,但他想从军确实不太合适。真要是随天子去了西域,谁来守家园?”
  袁夫人一愣神,随即笑道:“是啊,他不能去,我来对他说吧。”
  杨彪眼神微缩,眉头皱起。
  他们夫妻成亲多年,太了解对方了。袁夫人刹那间的犹豫,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顺藤摸瓜
  袁夫人脸色一僵,欲言又止。
  她可以不主动告诉杨彪,但是杨彪问起,她就不能说谎。
  这是夫妻之间信任的底线。
  她将袁买母子悄悄回到中原的事说了一遍,然后离席而起,跪在杨彪面前。
  杨彪变了脸色,几次要发作,可是看着长跪不起的袁夫人,最后还是忍住了。
  “糊涂!”杨彪一拍案几。“真是糊涂!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他挺身而起,就要出门。
  袁夫人大惊,膝行上前,一把抱住了杨彪的腿。
  “夫君,饶他们母子一条生路吧。”
  “那是他们母子的事吗?”杨彪怒不可遏。“儒门正是革新之际,经不起这样的波折。若是因他们母子横生枝节,毁了这难得的太平,不用天子发怒,我亲手斩了他们。”
  说完,他用力推开袁夫人,匆匆而去。
  袁夫人被杨彪的震怒吓坏了,半天没敢动弹。
  ——
  杨彪来到中庭,放慢了脚步,站在廊下想了想。
  他很生气,但是他知道,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引出更多的问题。
  袁买母子很可能不是孤例,受不了海外之苦,利用家族的关系,偷偷回到老家的人肯定还有。一旦追查起来,半个关东都有可能受到牵连。
  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又会遭受重创。
  杨彪想了一会儿,转身去了司空府。
  司空周忠正在处理公事。秋收将近,上计即将开始,各州刺史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大量的文书送到司空府,他不敢松懈,必然及时处理。
  看到杨彪,周忠吃了一惊,立刻起身,将杨彪迎到书房。
  “出了什么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