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于是,袁术答应了,托袁衡向天子请诏。
  听说袁术在营中闲得无聊,天子很爽快的答应了。
  袁术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跟着黄猗出了营,直奔魏县而去。
  随行的还有一些讲武堂的学生、技师。学生是跟着学长黄猗去见习,技师则是去查看刘备的攻城器械,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
  看到这群年轻人,袁术莫名的兴奋,主动和他们聊天。
  得知袁术的身份,这些学生原本有些紧张。可是看袁术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一点也不像四世三公的家主,反倒像是随处可见的游侠儿,他们便轻松了很多。
  他们聊了很多,不自觉的就聊到了刘备。
  与袁术不同,这些讲武堂的学生对刘备很尊重。
  不是因为刘备的宗室身份,而是刘备坚守彭城的战绩。在讲武堂的战术课程中,彭城之战是讲得分析得比较多的一个战例。
  袁术也听过彭城之战的消息,却不太清楚细节。听这些学生一讲,才知道当初有多凶险,而刘备能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易。
  他悄悄问黄猗,这些都是真的吗?刘备守彭城的主力全是新兵?
  黄猗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当时陈登全军覆没,本人被俘。张飞败于张郃之手,也几乎是全军覆没。刘备麾下的确没几个人,都是临时征召的新兵。
  他能守住彭城,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关羽转授的练兵之道,一是麋氏提供的土地悬赏。靠这两样,刘备激励士气,守住了彭城。
  袁术听完,琢磨了很久。“子美,你漏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还请阿舅指教。”
  “如果攻城的不是本初,而是曹孟德,这一战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曹孟德会不惜一切代价的猛攻,根本不会给刘玄德练兵的机会。刘玄德能在今天,固然是他的努力所致,但遇到本初这么一个对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袁术哼了一声。“这人哪,但凡有一点后退的可能,就不会全力以赴。所以说,当初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就决定了不会成功。他擅长的是朝堂,不是战场。”
  第八百七十六章 难当大任
  刘备正在筹备进攻魏县的战事,得知黄猗带着讲武堂的学生前来见习,有些受宠若惊,亲自出来迎接。
  看到袁术时,他愣了一下,有些不太敢相信。
  袁术哈哈大笑,上前拱手施礼。“玄德,听说你恢复宗籍了,恭喜啊。”
  刘备也回过神来,笑容满面的客气了几句,然后问道:“幽州大军来了吗?我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收到。”
  袁术有点尴尬,连连摇手。“幽州的大军现在由幽燕都护府节制,现在应该在河间。我来行在述职,听说玄德准备攻城,特来见识一下。玄德,彭城之战打得好,打得好啊。”
  刘备不明就里,礼貌性的回道:“和使君的庐江之战比,还是略逊一筹。临阵射杀颜良,一举收复淮南,对冀州军士气影响很大。若不是使君大捷在前,我军士气大振,未必能守住彭城。”
  袁术大笑。
  等两人寒暄完,黄猗便请刘备介绍当前形势。
  刘备精神抖擞,将当前做的准备一一说来。他知道袁术是草包,作战全凭乱来,黄猗却是讲武堂的第一届肄业生,接受过贾诩的教导,又曾随吕布出塞作战,见识远比一般人高。
  就算是法正提起黄猗,也要谦虚几分的。
  如果能得以黄猗的协助,攻打魏县的战斗或许会轻松许多。
  就眼前的形势来看,要想打下魏县,伤亡将远超他的承受范围。
  听完刘备的介绍,黄猗却没说什么,只是召集众人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刘备的安排很周到,但魏县的地形如此,没什么可以取巧的地方,注定了这是一场硬仗。想减少伤亡,只能在攻城器械上想办法。
  魏县终究是县城,又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城防并不坚固,临时加固的设施也有限。如果能制造出有针对性的攻城器械,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
  刘备听了,且喜且忧。
  喜是法正、陈登的部署很尽心,忧的是这一战是硬骨头,就算最后能拿下魏县,伤亡也在所难免。
  其实他听懂了黄猗的言外之意,这一战根本没有必要打,还是像天子一样围而不攻,推行度田最好。
  他也清楚这一点,但他做不到,只能装听不懂。
  黄猗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干脆不说。
  他只是带学弟们来见习的,不是来帮刘备做决定的。
  ——
  刘备为攻魏县而头疼的时候,审配也在头疼。
  他本想主动出击,先破朝廷一路,振奋士气。还没等计划实施,刘备却气势汹汹冲了过来。如果不是魏县固守,或许刘备已经到了城下。
  刘备虽然被拖在了魏县,暂时无法进攻邺城,张郃却也被牵制住了,奔袭河间方向来的幽州军不再现实。
  唯一的机会,似乎只剩下西面的上党郡兵。
  但让他失望的是,钟繇似乎根本没有出兵的计划,西山方向一点消息也没有。
  河间方向也没有例外,幽州军、幽燕都护府迟迟没有动静。
  形势之诡异,又一次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让他不知所措。
  这时,他收到了陈登的劝降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