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陈登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刘备连忙示意诸葛瑾去追陈登,解释几句,免得陈登想多了。
  不得不说,法正虽然尖刻,却说中了陈登的症结所在。
  陈登对骑兵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益德、子叔、君义,你说呢?”
  张飞、麋芳、士仁意见倒是比较统一,他们赞成法正的看法。就算是以战代练,也比按兵不动好。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陈登别的都好,就是太怕骑兵了,迟迟走不出战败的阴影。
  取得了一致意见后,刘备随即开始做主动进攻的安排,并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了张飞。
  陈登不想出战,就让他守营好了。
  ——
  诸葛瑾追上了陈登。
  “将军息怒。军议而已,争议在所难免,将军不必往心里去。”
  “不是我要往心里去。”陈登余怒未消。“实在是那关中小儿欺人太甚,屡屡中伤于我。”
  “少年得志,难免如此。”诸葛瑾笑道:“将军不必与他一般见识。人嘛,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他虽是玄德先生后人,底蕴终究不能与下邳陈氏相提并论。”
  陈登叹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子瑜,令弟孔明也在天子身边,却不像他一样张扬。这人与人啊,终究还是有别的。若是朝堂上以后都是这类人,成何体统。”
  诸葛瑾笑而不语,换了一个话题。“将军,上次我经过下邳的时候,拜谒了伯真公(陈球),在碑阴上看到了审配的名字。是那个审配吗?”
  陈登停住脚步,转头看着诸葛瑾,嘴角抽了抽。
  “你看得倒是仔细。”
  “我一直景仰伯真公为人,只恨生得迟,未能瞻仰其风采。”
  “伯真公泉下有知,当为卿言一笑。”陈登仰起了头。“审配是他繁阳令时的故吏。”
  “原来如此。”诸葛瑾点点头。“现在还有联络吗?”
  陈登疑惑地打量着诸葛瑾。“子瑜,你究竟想说什么?”
  诸葛瑾笑了。“大汉中兴,冀州必破,将来若能说降审配,也是大功一件。”
  陈登哈哈大笑,连连摇手。“那你就别想了。审配可不是能轻易说动的人。”
  他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他心中的执念太深。”
  第七百二十八章 同声相应
  诸葛瑾却不气馁。“至少可以试一试嘛。纵使不成,也没什么损失。再不济,也可以打听一些冀州的情况。”
  陈登心中一动。“若是子瑜不辞劳苦,我不介意试试。”
  诸葛瑾拱拱手。“愿为将军效劳。”
  陈登面色稍缓,心中郁闷散去大半。他回头看了一眼中军大帐,缓缓说道:“子瑜,再等几年,令弟也该到军中历练了吧?”
  “应该是吧。”
  “有没有可能来使君军中?”
  诸葛瑾立刻明白了陈登的意思。“这个可不好说。不过若是能来,届时还要请将军多多指点。”
  “指点不敢说,都是徐州人,理当互相帮衬。”陈登负手而立。“对了,你上次说的那个淮阴人步骘,现在何处?”
  “我回来的时候,听说他还在会稽,现在在哪里,我也不太清楚。”
  “我帐下缺一个称职的司马,你问问他是否愿意屈就。”
  诸葛瑾心领神会,立刻答应。
  他之前就对陈登提起过步骘,但陈登没放在心上。如今刘备麾下来了不少新人,既有汝南的陈到,又有广阳的士仁,还有关中的法正,陈登感受到了压力,终于想到招揽徐州乡党,增强自己的实力了。
  徐州不缺名士,但是缺有统兵之能的将才。
  步骘文武双全,可以为将。陈登以前看不上这样的人,现在迫于形势,不得不改变态度。
  “将军,步骘远在会稽,一时难至。我倒是有另外一个人可以推荐给将军。将军若是有兴趣,不妨抽空见一见。”
  “谁啊?”
  “莒县人徐盛。我在吴县见过他,勇气过人,善使长矛,是不多得的虎将。”
  “在哪儿?”
  “几天前听说他回了彭城,现在也许在返乡的路上,为战事所阻,滞留开阳的可能性不小。”
  “烦请子瑜修书,为我致意。”
  “喏。”
  ——
  气消之后,陈登返回中军大帐。
  刘备最终还是接受了法正的建议,打算主动进攻,试探一下袁熙的底气。他向陈登征求意见,陈登表示赞同,并主动请缨,要承担主攻的任务。
  刘备很满意陈登的态度,却还是委婉的表示,进攻只是试探,成败并不重要。相比之下,大营的安危更关键,希望陈登能够固守大营,进攻的任务由张飞承担即可。
  陈登本来也只是表个态,并非真想出击。在他看来,刘备的实力并不占上风,主动进攻很难有成效,守营更安稳。
  既然刘备有这想法,他也就顺水推舟的应了。
  刘备随即做出安排,拟定了进攻的日期,命诸将各自准备。
  散会之后,诸将散去,大帐里只剩下刘备和法正两人。
  刘备命人取来酒食,与法正对饮。
  法正想了一会,突然问道:“使君,诸葛子瑜为何甘为陈元龙主记,却不为使君吏?”
  刘备瞥了法正一眼,无奈地笑道:“他们是乡党嘛,谈得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