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也渐渐去了疑心,开始相信高湛之死确实是个意外。
  毕竟在世人看来,高澄没理由越过二弟高洋、六弟高演,去杀死九弟高湛。
  随着娄昭君不再拿高湛之死说事,也再没人细究事情真相,哪怕高湛之死疑点重重,但高澄确实没有行凶的理由。
  宫婢将高徾抱走,高澄慨然长叹:
  “青春易逝,朕已老矣!”
  群臣不知该如何接话,只有崔季舒笑道:
  “臣投奔陛下时,时年十七,今已年近四旬,仍感精力充沛,陛下何故得了一个孙女便自伤春秋。”
  高澄闻言大笑:
  “崔仆射所言有理,天下未靖,何以言老。”
  散宴之后,此前还在感慨衰老的小高王又去了瑶光寺,一进寺门就涌来了一群女娃娃,围在高澄面前喊着父皇。
  女儿太多,小高王根本就分不清人,时常喊错名字。
  看来高澄一朝,不止王爵水得不行,这驸马身份也要水起来了。
  与此同时,荆南自纳入北齐以后,厍狄干正式就任荆南总管,主持田地分配。
  小高王这辈子就秉持一个有好处自己领,有黑锅给旁人背,这种施恩的行为当然不能让给萧家人,这才有了厍狄干逼迫萧踬上降表。
  所谓荆南总管,不过是临时设置,在厍狄干主持分配田亩后,就会将荆南划分为湘、衡二州,厍狄干将会被调去汉中镇守,由斛律光调任湘州刺史,高季式为衡州刺史。
  荆南西邻宇文泰,南接陈霸先,将斛律光与高季式调去,也是在为将来大战做准备。
  由于汉中被北齐夺取,关中远离前线,雍州刺史也彻底沦为文职。
  北齐吞并荆南的消息传到广州,陈霸先也不再装了。
  一方面是萧家兄弟这些年倒行逆施,早就失了民望。
  另一方面也是底下人求进,大家都想得一份从龙之功,若是陈霸先自己不求进步,说不准底下人会有怨言。
  昭德六年(553年)三月初六,陈霸先召集侯安都、陈蒨等人商议篡逆事宜,期间膳奴正常进膳,并未有变故发生。
  三月初七,陈霸先唤来同乡好友,宣猛将军沈恪,命他领军入宫。
  沈恪却叩头请罪,声称自己曾受国恩,如今甘愿受死,也不愿为此事,请求陈霸先另派人选。
  陈霸先与他既是同乡好友,又曾共同辅佐萧映,便也没有为难,改派副将王僧志替代。
  王僧志于是领兵入宫将岭南天子萧圆照带出宫城,迁往别院安置。
  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陈王陈霸先便在百官劝进下,于番禺城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陈。
  并非是以姓为国号,这个陈,并非陈姓,而是陈霸先最先受封陈公,又晋陈王,是爵号,而非姓氏。
  陈霸先在岭南早有威望,当初杀害萧纪,世人就知其早晚篡国,便也没有激起太大的风浪,就连四梁之中仅剩的东梁,也不曾对此有什么反应。
  甚至连口嗨,嘴炮都没有。
  自家都这情况了,哪还有闲心管别人家的家事。
  有荆南前车之鉴,建康之人也知道,待柳仲礼彻底调教好了江东士族,便是萧梁社稷覆灭的时候。
  所谓江州强藩,建康派来的官员皆被驱逐,反而是由洛阳派遣官员治理,吴明彻是彻底不装了,就连浔阳郡王萧大心,也被赶了回来,吴明彻自领江州刺史。
  但建康朝廷也拿他无可奈何,派兵征讨?如今江东的兵权在柳仲礼手上,难道要让柳仲礼带兵去打吴明彻,那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第四百五十一章 降表
  北齐昭德六年,三月初七,陈霸先于岭南即皇帝位。
  三月十二日,即派从江州投奔而来的杜龛,给逊位的萧圆照送去一床棉被。
  杜龛受命闷杀萧圆照,纳下投名状。
  萧纪其余诸子,亦遭杀害。
  侄儿们的死讯传到建康,萧纲坐立难安,对比萧纶一家在北齐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萧纪父子的下场着实凄凉。
  “父皇!当今文臣武将争相献媚于齐主,天倾难挽,不如效仿荆南之事,向洛阳献了降表吧。”
  皇太子萧大器沮丧道,显然萧纪一家被陈霸先杀绝,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不愿这样的遭遇落在自家头上。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萧纲却不惊不怒,他苦笑道:
  “为父这个天子,连献降表都不能自决,需得等洛阳来了指示。”
  此前韦粲被朝臣一致构陷,驱逐出京,已经扯去了萧纲最后的遮羞布。
  萧大器沉吟半晌,为父亲出了个主意:
  “既然如此,不如先去帝号,请齐主册封为王。”
  萧纲却突然变了脸色,当场训斥道:
  “受人逼迫,禅让天下,尚且情有可原,若是卑躬屈膝,谄媚献国以求活,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先皇!”
  萧大器惭愧不能对。
  在萧纲训子的时候,有宦官在门外来报,散骑常侍柳津病逝于府邸。
  原来自从柳仲礼不尊上令,反意昭然若揭以来,柳津苦劝无果,忧虑成疾,身体很快便垮了下来。
  一同送来宫城的还有柳津临终前的自称,通篇都在懊悔自己教导无方,愧对国家。
  萧纲闻之落泪,为柳津追赠身后殊荣,亲自过问其丧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