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阴阳两隔,纵有千言万语,亦不得述。
  许久之后,黄观轻叹一声,说了一句话,“不值啊。”
  耳畔忽然传来沉闷雷声。
  贴地滚滚而来。
  黄观讶然回首望山前。
  山前,在应天城到不远处的空旷平野间,出现了一片黑潮,列阵整齐的大军无声而来,距离应天城南门五里左右,稳住阵脚。
  黄观讶然不解。
  侄儿黄昏说过今日会有事情发生,但看这些士卒盔甲和战马旌旗,应该属京营五卫,朱棣又在参加侄儿的婚礼,京营五卫的兵力来到城外是要作甚?
  黄观起身,站在妻子的坟前居高临下默默看着。
  许久。
  应天城那边,传来了红衣大炮的炮声,没过多久,又见紫禁城方向升腾起烽烟,这一下让黄观彻底迷糊了。
  什么状况?
  应天城竟然出现了炮声,这是要内乱了吗?
  心头忽然一颤。
  黄观想到了一种可能:有人要借朱棣出紫禁城的机会,发动兵变!
  是什么人?
  答案不言而喻。
  只能是陛下旧臣,可如今在应天有兵权的建文旧臣,一个都没有。
  会是谁?
  第214章 三元状元,哑口无言
  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但见那数千人忽然间起势,直接杀向正阳门,又见正阳门那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竟然缓缓打开城门,任由上千步卒杀入城内。
  片刻之后,紫禁城燃起了烽烟。
  似乎有人放火。
  又片刻,从正阳门驰出几辆马车,穿过士卒人群后,直接南下。
  数千人的士卒立即缓缓收阵,退回先前位置。
  并不急于撤退。
  黄观看得莫名其妙。
  正阳门为何会开门?
  紫禁城内发生了什么?
  紫禁城的安防呢,形同虚设么?
  这些人进紫禁城去,放了一把火后,又做了什么?
  黄观不知道,但他隐然猜到了一点:正阳门会被打开,肯定是有内应,要知道这数千士卒,一点也不像是来列阵让朱棣阅兵的。
  所以……肯定发生了大事。
  直到看见两员猛将率领数千人从应天城其他两个方向杀来,黄观才恍然大悟。
  确实兵变了。
  这两员猛将他见过,早些年差点在应天城当了质子。
  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
  倏然间,黄观面色潮红,他明白先前紫禁城发生了什么。
  有人去抢走了朱文圭!
  黄观叹为观止。
  他不知道,谁这么大才,能在朱棣眼皮底下抢走朱文圭,要知道仅靠京营五卫中的部分兵力,没有妙计,是不可能做到的。
  天子亲卫军不是摆设。
  但这人还就做到了。
  不得不服。
  下一刻,黄观目睹了一场小规模的厮杀:双方各有数千人,加起来也就一万两千左右,彼此兵力比较平衡,规模确实不算大。
  很快,抢人那方落入了下风。
  没过多久,应天城清凉山方向的天空上,出现了一朵烟花。
  旋即便见抢人那方出现了变阵。
  步卒列阵断后,骑兵趁机远遁。
  这非常不合理。
  一般来说,负责断后的是骑军,利用机动性牵扯敌方兵力,让己方的步卒有时间和空间撤离战场,但此刻的诡异让黄观明白,这是弃车保帅。
  抢人的那方,需要时间,所以更需要骑军拱卫。
  选择了牺牲步卒。
  于是就牺牲了。
  但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军队,在骑军冲撞敌军军阵的配合下,像收割草芥一般,肆意收割着阵营被摧毁而大乱崩溃的叛兵。
  一切悲壮言语在眼前的这一幕画面之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黄观纵为三元状元,也找不到词语来形容。
  他经历过靖难。
  但却没上过沙场,第一次知道,原来战争如此残酷。
  目睹这一幕的黄观脸色苍白。
  几欲呕吐。
  很快,朱高煦和朱高燧率领骑军去追击,剩下的步卒开始打扫战场,也许是有军令,打扫战场的士卒对那些受伤倒地的叛兵没有丝毫留情。
  全数诛杀!
  接近四千人的步卒,除少数溃散之后逃到远处之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杀。
  黄观呆滞在仙人台上。
  这一刻,他才知道战争的残酷,才知道人命的廉价。
  心中感触万端。
  直到日色将暮,才失魂落魄的下山回城。
  他要去找侄儿黄观。
  他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
  ……
  虽然发生了很多事,婚礼还在进行。
  不过黄府的戏班和乐班都被北镇抚司押入了诏狱,厨师团队也一样,好在黄府自己有厨娘,意思着做几桌子饭菜——反正已经没了宾客,都是自家人。
  徐皇后也早早就回了紫禁城。
  吃饭的有十余个小厮和七八个丫鬟,加上厨娘,以及主家吴溥夫妇一家,不过五桌。
  其中徐妙锦和吴李氏绯春在婚房内吃饭。
  徐辉祖来了。
  黄昏和他一桌,等待着黄观归来。
  黄观见状,也不好意思问。
  只得先吃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