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不过,这还只是脸和脖子看上去一样而已,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手。
  宁秀儿的手白白嫩嫩的,跟他的可不一样。
  这个,还得用秘制的药水泡,而且还得一连泡上几天。
  还有声音,也得喝过特制的药水之后,不断跟着他说话,模仿好几天才行。
  这个时候,朱器圾才发现,原来以前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什么古代的易容术,什么外国特工的变脸术,都是真的!
  那个经典的动作,摸着耳朵根把什么一扯下来,立马就变回原样,扯的就是宁丑旦做的这种薄皮面具。
  所谓好事成双。
  替身的问题解决了,又一个好消息传来,毕懋康和王徵竟然真的把玻璃烧制出来了!
  他们第一次烧制出来的玻璃并不多,也就脸盆大一块,产量那是低的惊人,不过,用来做望远镜倒是足够了。
  那么,望远镜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或者说望远镜的原理是什么呢?
  说实话,王徵不知道。
  他也就看到过千里眼,至于里面的结构,他可没有拆开看过。
  人家也不可能告诉他千里眼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可是人家谋取暴利的东西,一个千里眼最少能卖出好几百两银子呢,而且,还是权贵抢着要的那种,谁会告诉他这东西是怎么做的。
  朱器圾其实也不知道望远镜的原理是什么,不过,他却知道,望远肯定是两块凹凸镜叠加的效果。
  至于是凹镜对凹镜,还是凸镜对凸镜,还是凹镜对凸镜,他就不清楚了。
  这个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只要做出两片凹镜和两片凸镜来,叠一起试试就知道了。
  关键,这年头能做出标准的凹镜和凸镜来吗?
  这点还真不用担心,这年头什么样的匠户都有,那些加工金银玉器的,能把块玉都做成光滑如镜的手镯什么的,做几块凹镜和凸镜出来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朱器圾只是把自己的要求一说,第二天一早,王徵便派人来通知他,凹镜和凸镜都做好了。
  这速度,他是真没想到。
  他兴致勃勃的跑到艾家坊一看,果然,四块大约半个巴掌大小的圆形镜片已经躺名贵的丝绸上了,甚至,就连大小镜筒和连接筒王徵都命人做出来了。
  接下来,怎么办呢?
  简单!
  朱器圾直接拿起两块凹镜,叠一起,对着远方,不断的调整两块镜片之间的距离。
  不行,远处的东西被缩小了,根本就看不清。
  他又拿起两块凸镜,叠一起,对着远方,不断的调整两块镜片之间的距离。
  还是不行,近处的东西是被放大了,远处连影子都看不清楚。
  他想了想,一手拿起一块凹镜,放自己眼睛跟前,另一手拿起一块凸镜,叠在前面,不断的调整两块镜片之间的距离。
  成了,远处的东西果然如同被拉近了一般!
  虽然还有点模糊,那肯定是光线的问题,只要将镜片嵌进镜筒里面应该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没过多久,几个匠户便按他的要求,将镜片打磨成合适的大小,嵌进两个镜筒之中。
  他亲自将两个镜筒和连接筒组装在一起试了试。
  效果很不错,只要不断调整两个镜筒之间的距离,远处大约两三里的范围内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行,真正的军用望远镜,最少也应该能看清远处大致十里范围内的景物才行。
  至于怎么改进,这个就不是他的事了。
  反正基本原理都试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凹镜和凸镜的度数配合了,让王徵他们不断研磨出不同度数的凹镜和凸镜去试,总会成功的。
  第129章 雪上加霜疯雨飘摇
  汉中府,兴安州。
  宋时这里是金州安康郡,元时这里是兴元路金州,明初时,这里也叫金州,只是后面州城被淹,重建新州城才改名为兴安州。
  这里正是郧阳抚治辖区北部的中心位置,也是流民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因为,不管是从汉中府城附近去往郧阳府,还是从商洛附近继续往南逃难,基本都要经过这里。
  石柱宣慰司的新兵招募之处就设在兴安州新州城的北门外。
  马千乘已经按朱器圾说的上奏朝廷,石柱地方上青壮根本就不够,一万人马根本招不齐,要想他能快速招齐一万人马,就得去郧阳招流民。
  毕竟,流民大多都是青壮,要不是青壮基本没那勇气,也没那力气,徒步千里以上,逃难过来。
  火都烧到眉毛上来了,朝廷哪里还管这些,只要你能招到兵,管你在哪里招呢。
  朝廷就一句话,你赶紧的去招啊!
  于是乎,马千乘便带着自己的儿子马祥麟跑兴安州新州城的北门外设了个新兵招募点。
  他们的阵仗着实不小,光是大旗就立了三竿,小旗更是插了几十面,什么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什么石柱总兵官,什么石柱宣慰司宣慰使,一个个名头都大得很。
  还有上百强壮的白杆兵,雄赳赳气昂昂的列在旗下,还有整整齐齐的一圈营帐扎在外围,这架势摆出来,着实挺引人注目的。
  可惜,兴安州这会儿就没多少流民了,因为郧阳抚治辖下五道八府九州的流民基本都被疯王朱器圾给收置的差不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