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有些事情还是独断专行的好。
  此战不仅仅为了利益,也是为了让华夏文明走出去。
  不过有些话不能说,说了别人也未必明白。
  “臣等遵令。”鲁芝带头拱手,其他人也只能跟着。
  好在百官早就适应了杨峥的雷厉风行。
  朝会上可以畅所欲言,一旦定下决议,就要通力配合。
  散朝之后,杨峥还特意向鲁芝解释了一番。
  此战仍旧是偏师,不会大张旗鼓。
  其实鲁芝也不是真的反对杨峥,而是怕杨峥走上汉武帝穷兵黩武的路子。
  杨峥心中苦笑,从府兵制创立开始,就必然会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不过战争并不都是赔本的买卖。
  这一次西征,攻打富饶的河中,一定会让他们大开眼界。
  只希望鲁芝能改变想法,当然,河中之战后,大秦就要进入全面休养生息阶段了。
  河中之战,府兵表现可圈可点,但并没有达到杨峥的预期,如果是中军出马,一万七千人就应该杀的五万萨珊军人仰马翻。
  上一次文鸯七八千的中军,三千里追杀,几万嚈哒人被啃的骨头渣子不剩。
  中军无论是作战经验和士气,都比府兵高出一头。
  杜预精挑细选,也就选了七千将士,其中两千余是雍凉之地的良家子,擅骑射,能识文断字,勇武有力。
  很多人没投军之前,就是乡里有名的豪勇少年。
  剩下的四千余则是百战老卒,朝廷原本允许他们退役享清福,但这些人常年征战,已经适应了战场,成了纯粹的战士,对女人、官职和钱财都不太敢兴趣,只以厮杀为乐。
  杜预眼光独到,这七千人,到了西域,凭借良家子和老卒,可以瞬间拉起一支五六万人的大军。
  很明显,杜预是要先收西域诸国之军。
  同去的将领有马循、田章、李特、苟晞等,也算是将星云集了。
  出征当日,杨峥与太子杨旭一起送行。
  七千余将士骑在战马上,黑色盔甲衬的格外雄武,大红披风随风飞舞,长槊如林,旌旗如云。
  年轻将士脸上全是兴奋之色。
  年长将士则一脸平静,冷静的眼神中自带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杨峥给他们配了最好的装备。
  长槊、劲弩、骏马、利刀,每人一件铁甲,一件皮甲,还准备了羊裘、棉衣、棉被等御寒之物。
  除此之外,还有三千头高大骆驼。
  骆驼上铺了睡架,可以一边赶路,一边轮流休憩,长途行军,一部分人可以保存体力,遇到突发状况,立即投入战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去砍人,东西当然要准备好。
  湛蓝的苍穹之下,顿时有种钢铁洪流的感觉。
  “西域乃大秦之未来,尔等此去,扬国威于黄沙万里,宣王化于诸国,正是大好男儿青史留名之机!朕在大兴盼尔等捷报。”
  “大秦天下无敌!”良家子们先吼了起来。
  热血沸腾。
  曾几何时,杨峥也是这般的年轻,这般的激昂,弹指一挥间,转眼已三十年。
  杜预、马循、田章、李特、苟晞等将在马上拱手,“陛下保重,臣等此去,必不辱大秦威名!”
  说完,便勒马转身。
  战鼓声响起,马蹄轰鸣,黑色的铁流向西而去。
  望着他们的坚定的背影,杨峥就知道这一战的最终结果了。
  第九百一十三章 海
  不幸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交州刺史杨稷最终因为瘴气入体,不治身亡。
  所谓瘴气其实就是疟疾,这玩意儿在古代是大杀器,北军南下,要么感染疫病,要么感染这玩意儿。
  杨稷跟霍弋一样,也是忠义之人,历史上被陶璜、薛珝十几万吴军围攻,坚守八个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寡不敌众,最终向吴国投降,押送建业途中,郁闷吐血而亡。
  丧事还没开始,汉中太守老将柳隐也因年岁已高,病逝而亡……
  杨峥回望身边的赵阿七、刘珩,忽然发现他们也是双鬓染白。
  太子杨旭已经蓄起了胡须,气度越发沉稳,处理政务得心应手,深得老臣们的称赞,前两个月,皇嫡孙杨淳出生。
  岁月不饶人。
  旧时代已经结束了,新时代扑面而来。
  以前在战场上冲杀,身体多多少少落下了些病根,每到阴雨连绵的时候,身上都疼痛不堪,辛亏皇甫谧一直针灸,才缓解了不少。
  很多将领年轻时勇猛无比,到老一身的病。
  “人老了,就要认!”杨峥感慨道。
  照照镜子,自己脸上的沟壑也不少了。
  “陛下哪里老了?依属下看,还能再征战三百场!”刘珩瞪着眼道。
  “今日大兴颇多方士,传闻他们有延年益寿的丹药,陛下何不召来问询?或许有真本事。”赵阿七拱手道。
  “那些都是骗人的,历代帝王,有几人能长寿的?”不吃丹药,或许还能多活几年,吃了丹药,弄不好两三年就挂了。
  秦始皇和李二大帝都想长寿,却都死的早。
  现在朝中政务有三省六部打理,太子和几个平尚书事掌舵,国家运行四平八稳。
  在他们的治理下,大秦如日中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