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这年头没人愿意放弃手中的刀子。
  最主要还是杨峥的名声,让西域诸国心中不安。
  以前他们臣服大汉,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不断掀起叛乱,西域三通三绝。
  现在也是一样。
  西域国王们也不是蠢材,知道大秦的彻底崛起还差一口气。
  在没有解决另外两家时,无法将精力放在西域。
  他们采取了一个很好的策略,拖!
  法令一条一条的拖,一个字一个字的扣。
  遇到双方都不妥协之处,使者就操一口蹩脚的汉言,“陛下说的有理,但西域有西域的习俗和形势,陛下稍待,外臣回禀我家国主,然后才能答复陛下。”
  一来一去,半年就过去了。
  对这些卫瓘早有预料,“夏国没有站稳脚跟,高昌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鲁芝以为卫瓘又主张远征,连忙劝止,“中原若固,西域自来,不可舍本求末。”
  杨峥也没这个心思远征,能不动刀子当然最好。
  有远征西域的精力,还不如发动统一大战。
  秦国正处于积蓄国力的关键时期。
  劳师远征当然不可能。
  鲁芝说的也对,中原一统,西域自己就会跳进锅里来。
  “那就跟他们磨一磨。”杨峥倒是无所谓,很多条款其实已经形成既定现实。
  只要秦馆立着,相当于牌坊立住了,时间站在大秦这一边。
  刚说到西域,庞青在门外低声道:“陛下,宣义令胡渊有急报。”
  安定胡氏家学渊源,其子弟果然非同凡响,当初派出去的宣义郎,胡渊功绩最大,能文能武,处事灵活,秦馆最早也是他提出来的。
  所以顺理成章,被升为宣义令。
  “发生何事?”
  庞青只有侍中之衔,没有平尚书事加身,所以没有杨峥的特许,不能参与最高级别的议事。
  庞青推门而入,“龟兹暗中联络大宛、康居将围攻夏国!”
  七河流域算是西域最肥沃的土地之一,即便在一千七百多年的后世,也是富得流油之地。
  以前乌孙因为躲避漠西鲜卑的袭扰,向天山发展,侵犯了康居和大宛的利益,三国打来打去。
  现在这块沃土换了一个更强悍的主人,周围的野狼自然心有戚戚。
  加上龟兹在其中串联……
  杨峥记得白虎文就是龟兹人,白姓是龟兹的王姓。
  龟兹胡一直是东迁胡人的主力。
  大宛在费尔干纳地区,康居在河中地区。
  实力最强的就是康居,自东汉起,便是西域大国,领地广袤,人口众多。
  麾下控制的小弟嚈哒人西迁后,击败了如日中天的萨珊帝国,然后反攻西域,与柔然人争夺高昌。
  总之在西域混发达了,一般都会东侵。
  对杨毅的考验来了。
  想要在百族林立西域站稳脚跟,一场大战当然不够。
  杨峥看了一眼鲁芝和卫瓘,两人目光都比较平静。
  救援肯定来不及。
  杨毅手下有三四万大军,若挡不住几国的围攻,说明敌人兵力至少十万规模,长安不可能发十万大军去救援夏国。
  “既然是朕的儿子,总要经历这些。”
  后世不是有句烂大街的名言吗?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既然是夏王,那么就要有自己处理危机的能力。
  杨峥不可能遮护他们一辈子。
  “陛下不出兵?”庞青一愣。
  “西域之事,让杨毅和尹春自行决断。”三四万的羌骑和府兵,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加上留下来的一千五百龙骧营精锐,配合尹春,应该能抵挡。
  动不动就要长安救援,那当初立这个夏国干什么?
  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动摇大秦的国策和战略方向。
  政治是政治,父子是父子。
  换个角度,不能因为杨毅受到威胁,就把秦国的国力往他身上倾斜。
  鲁芝冲杨峥拱手一礼。
  卫瓘捻须道:“陛下其实不必多虑,夏王麾下四万大军,暗中还有宣义司镇抚司协助,三国原本就不齐心,岂会死战?无非是西域诸国联合葱岭以西势力的一次的试探而已,为的是逼陛下让步。”
  政治是战争的延续,战争也是政治的延续。
  杨峥冷笑道:“朕岂会让步?”
  大秦现在也是大国了,战略定力不能少。
  夏国能守住就守,守不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汉朝那么强大的国力,都三通三绝,更何况现在的秦国?
  只要不放弃西域就可。
  现在的秦国与西域联系紧密,也不可能放弃西域。
  那是遍地的黄金和瓜果,也是各大文明的进取之地。
  你放弃了,别人就会进来,成为中土的巨大威胁。
  古今莫不如此。
  “西域诸国战力低下,羌骑剽悍,府兵骁勇,他们只会自取其辱。”鲁芝淡淡道。
  杨峥点头称是,“诚如伯父所言。”
  “此番陆抗击败羊祜,至少为东吴延续国祚十年,陛下当年对羊祜青眼有加,其人不过如此。”卫瓘把话题转到荆州。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杨峥苦笑,只能说各有所长。
  陆抗长于军略,羊祜长于治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