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可!”杨峥点头同意了。
  这一次整合需要大量宣义郎、锦衣卫。
  杨峥亲自去青营选拔人才。
  整个青营都轰动起来。
  一个人最有理想的年纪,大概也是十五六岁。
  而西域正是汉家男儿挥洒热情与热血之地。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一个男人雄起了,自然要去外面闯一闯,一个国家崛起了,也必然向外扩张,无论是武力还是文化。
  “西域乃我华夏之故土,汉魏不振,我大秦当取之,大好男儿当效仿汉终军、班定远、张博望,为大秦疏通西域,北击胡虏,统摄万国!”杨峥开场的第一句话就让少年们热血沸腾。
  其中有不少来自羌胡、賨氐、鲜卑、匈奴等部,但这根本无法阻挡他们在精神上成为秦人。
  一身汉服,束发右衽,满口流利汉言,只看长相,根本无法区分谁是羌胡,谁是匈奴。
  秦国一向也不看重出身和门第。
  军中羌将、胡将不少。
  治民中,也有不少羌人出身。
  所有人现在都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秦人。
  “孤问你们,敢去西域为大秦建功立业乎?”杨峥振臂一呼。
  “愿!”六百多名少年青年高呼。
  “好,你们一旦立功,孤不吝封侯之赏!”
  “谢大王!”
  三十六名英气勃发的青年被带到杨峥面前。
  “这些都是青营中的精英,通过文武考试,文韬武略俱是上选。”庞青道。
  “昔日班定远也是三十六人定西域,大秦有尔等,西域大事可成!”
  “属下斗胆请大王赐字!”其中一青年高声道。
  杨峥循声望去,忽然感觉这青年有些脸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冲庞青使了个眼色。
  庞青道:“胡烈之子,胡奋之侄,胡渊!”
  杨峥一愣,胡家不是司马家的狗腿吗?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胡遵病逝,胡奋战死,胡烈在麹山之战因冲到而中了姜维的埋伏,重伤不治身亡,胡氏剩下的胡广、胡岐兄弟在司马家手下混的十分凄惨。
  胡家的宗族在安定,安定为大秦治下,胡渊文武双全,自然不肯埋没了,投靠大秦也在情理之中。
  孙策杀了陆逊的祖父陆康,陆家不照样为东吴出生入死?
  “原来是故人之子。”杨峥想起历史上钟会其实就是死在胡渊手上。
  当了秦王,这点胸襟自然是有的。
  “尔三十六人皆为云骑郎,赐义为字,胡渊字义元,皇甫重字义成,李定字义兴,杨拔字义云……”杨峥照着名单为三十六人一一取字。
  不少人激动的热泪盈眶,上一代仁字辈之后,几年下来,增加了二十一人。
  现在开拓西域,是一个新的起点,当然要用新字。
  赐字之后,照例是赐剑。
  三十六把长剑,剑刃上一面刻着个“秦”字,一面刻着“杨”字,寒光闪闪,剑鞘上饰以猛虎纹章。
  杨峥一一赐给众人。
  最后才赐给胡渊,勉励道:“胡氏之兴,将自尔始!”
  胡渊全身一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不过始终没有流下。
  第六百零四章 谋攻
  锦衣卫则挑选军中老卒,各种样貌,各种年纪,各种身份的人都有。
  杨峥亲手赐以环首刀、腰牌。
  不过锦衣卫不同于宣义郎,没有感激涕零,眼神沉稳而内敛,脸上也很少有表情。
  跟这样的人也不需要废话。
  愿意做这一行的,大多都是忠义之辈,需要隐姓埋名,在暗影中不见天日。
  因为他们原本可以选择更光明更有前途的路。
  从军或者为官,对他们而言更容易一些。
  杨峥的锦衣卫绝非只会刀剑的武夫,而是需要洞察力、判断力、记忆力,识文断字是基本要求,武艺反而是旁枝末节了。
  这年头能识文断字的人,混的都不会太差。
  “西域之事托付诸位!”杨峥对众人拱手施礼。
  “愿为大王效死!”众人异口同声。
  杨峥心中感动不已。
  有些话说多了就显得矫情。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有一些人默默无闻的付出着,蛰伏在黑暗中,守护着光明。
  而这个时代古风犹存。
  诸葛诞灭亡,犹有部下为其赴死。
  就连司马昭的死士也能为他宁死不屈。
  看到他们,杨峥忽然觉得西域不是个事了。
  西域的这帮土鳖和漠西的这帮叫花子,一定没见过这么高明的手段。
  对锦衣卫的待遇也作出调整。
  根据贡献制定品级,二品至七品。
  若是不愿留在镇抚司,可以选择从军,或者从政,根据十二级军功拿到相应的勋位,获得土地和地位,即便退役了,这些封赏也足够他们安乐的过上一辈子。
  西域的种子撒下去,能开出什么花,杨峥异常期待。
  甘露七年三月初,杜预对袭取上庸三郡的计划回信也到了。
  送信的使者还是周旨。
  “三郡进可攻,退可守,实为兵家之要地,一旦关东、江南有变,关中大军顺汉水而下,上可取南阳、弘农,隔绝武关、潼关,威慑许、洛,下可取荆襄,制东吴之司命,今州泰已亡,司马氏折南方之栋梁,新任都督王乂恩信未立,正是用兵之事,大王可联合东吴进伐襄阳,事半功倍,臣举荐壮武将军周旨为将,必能攻克三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