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跟所有的世家一样,诸葛诞也要为家族考虑,所以他必须站在胜利者的一面。
  王凌起兵就名不正言不顺,拥立楚王曹彪之举大失人心,令狐愚的突然病亡,也让王凌成了孤军。
  而司马懿固辞丞相之位,不知比王凌高明了多少倍。
  虽然两军对峙于项城,但形势几乎是一面倒。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诸葛诞宦海沉浮三十余载,自然知道谁是胜利者。
  王凌虽有兵略,但跟司马懿比起来,差得太远。
  王凌是将才,司马懿则是这时代绝顶的人物。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诸葛武侯逝去之后,天下几乎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
  高平陵之变,曹爽只要撤回许昌,联合豫州毌丘俭、淮南王凌、庐江文钦,天下之事尚未可知。
  但曹爽连跟司马懿对垒的勇气都没有。
  王凌宁愿扶立楚王曹彪,都不敢高举讨伐司马懿的旗号,不也是心生惧意?
  诸葛诞站在大船之上,将王凌的信扔进淮水中,举起洛阳天子的诏令,对着面前的将佐朗声道:“朝廷受我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册封山阳亭侯,讨伐叛臣王凌!”
  “唯!”船上的将佐异口同声。
  “唯!”淮水两岸,两万魏军也跟着喊了起来。
  西平。
  杨峥令人把王金虎的人头用盐腌制,放入木匣中,连同金城太守的金印一同快马送入长安。
  令狐盛虽然还活着,但整个人变得更加阴郁。
  整日陪同在杨峥身边。
  其实任何人站在他的立场上都很难,一边是舅父,一边是生死与共的袍泽。
  以王金虎的性格,自然也不会听他的劝。
  “既然关东大乱将起,属下愿去兖州,为将军招募贤良。”正在杨峥思考怎么安置令狐盛的时候,他主动提出回兖州。
  西平的短板,明眼人一望便知。
  不缺武将,缺文吏。
  很多地方都处在粗疏的状态。
  而杨峥治理地方也很简单,不从军令者斩。
  这固然能威慑一时,但治政绝不是这么简单。
  尤其是在西平,诸族混杂,很容易就出现问题。
  各种纠纷,各种官司,商税定多少,赋税怎么收,只用刀子是解决不了的。
  即便在杨峥的高压之下,西平还是有人响应王金虎。
  杨峥曾大力推广庠序,每县都设有公塾,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水平也比不上中原儒生。
  “子谦一路当心。”杨峥立刻就同意了。
  见杨峥答应的这么利索,令狐盛一怔,“多谢将军。”
  “你歇息一日,我令人给你备马和盘缠,公孙甫也在关东,手上有钱粮,你拿着我的令牌,有什么需要可以去找他,洛阳冯氏客舍有我们的人。”杨峥颇为贴心。
  令狐愚盘踞兖州多年,手下不乏一些人才,若能召来一二,也算是帮了西平一个大忙。
  令狐盛什么话都没说,跪在杨峥面前,磕了一个响头,起身后,大步离去。
  “将军就这么放他走?”龚飞稚低声道。
  “这厮走了一定不会回来。”刘珩也开口道。
  他二人都是后来跟随杨峥,与令狐盛不熟,也不清楚令狐盛的性格。
  杨峥也觉得有些不靠谱,但留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也没用。
  此番若能回返,证明令狐盛可以重用。
  若是不回,就随他去吧。
  不是一条心,也终究走不到一块儿去。
  嘉平元年八月,秋收在即。
  长安派来使者,司马昭收到王金虎的人头后大为称赞,特意来信表彰了杨峥的忠勇,请示洛阳之后,升杨峥为护羌中郎将,册封关中侯。
  关中侯只是虚衔,没有食邑就没有多大意义。
  护羌中郎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不过金银钱帛、玉器铜具、丝绸衣物,装了满满七车。
  剩下五车则是各种乐器。
  丝竹管弦,芦笙笳角,琳琅满目。
  还附赠了一百多名乐工和美女。
  杨峥还找到了两大箱五石散……
  而这些乐工美女中,也不知掺杂了多少细作间谍。
  五石散更是要命的东西。
  司马昭的心思也太直接了。
  大概觉得出身寒微,没享受过富贵,没见过世面,特意用这些东西来要杨峥的命。
  肉体上难以击败敌人,就从精神上腐蚀。
  曹爽不就是在享受了这些东西之后,失去了跟司马懿叫板的勇气?
  当然,也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但司马昭为何会这么好心?
  杨峥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残忍血腥。
  作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可以沉迷于声乐当中?怎么可以吞五石散?
  不过转念一想,为了西平的人口,为了杨家开枝散叶,美人还是可以稍微收点。
  再说司马昭送的,什么都不碰,不是更容易让别人警觉?
  挑了几个合心意的美女,剩下的全都交给夏侯才女折腾,杨峥一门心思扑到屯田之上。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屯田区又增加了不少。
  沉甸甸的麦浪一层接着一层,在初秋的风中起伏。
  农为国之本。
  即便到了后世也是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