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一地的伤兵谁也不管。
  郭淮与邓艾连夜起兵,向麹山而去。
  天亮的时候,百来个重伤的人死在晨光之中。
  野狼山豹在林间露出贪婪的眼神。
  杨峥分给伤兵一些水和干粮,便挥军向西而去。
  郭淮不待见自己,就不要往上凑了。
  还是去找直属领导陈泰。
  西南山岭上,魏军的所有动向都传到姜维面前。
  “陈泰攻打牛头山,郭淮、邓艾围麹山二城,王金虎已败,我军兵力太少,徒留在此无益,不如引军而回。”董厥提醒道。
  牛头山背后就是沓中。
  姜维多次屯兵于此,结交陇西羌人。
  而以蜀军现在的兵力,根本无法解开麹山二城的死局。
  原本姜维召阴平太守廖化一起围攻麹山。
  然而廖化却送来了一封急报,魏安西将军司马昭攻占长城,集结五万大军,南下骆谷,有直取汉中之意。
  汉中都督王平已在去年病逝,新任都督胡济刚刚上任不到半年。
  “司马昭必是疑兵。”姜维不想放弃麹山二城。
  只是形势已经越发对蜀军不利。
  “虽是疑兵,但牛头山若被陈泰攻陷,我军腾挪之地大受限制,再战,就是硬仗、死战了!陈泰、郭淮不好惹,没想到这邓艾也有如此兵略,北国人物何其多也。”董厥叹道。
  邓艾以屯田而传名,从未单独领兵。
  然而一出手,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王金虎。
  王金虎不是寻常人物,与王飞枭两人随王凌在淮南,多与吴国大战,洞口之战,夹石之战,皆领军出击。
  芍陂之战,随王凌迎战吴国大都督全琮七万人马,血战数日,斩杀秦晃等吴将十三员。
  兄弟四人才武之名动于江淮。
  以雍凉的形势,王金虎失败是必然的,毕竟只有一个残破的金城郡,但败的这么快,就有些出乎姜维的意料之外了。
  正因为王金虎快速被邓艾击破,导致麹山二城过早暴露在魏军兵锋之下。
  司马昭虽是疑兵,但若是汉中有机可乘,未必不会南下。
  “若是舍弃麹山二城,我无颜回见蜀中父老。”姜维回望了一眼身后的虎步军。
  多日征战,士卒皆有疲惫之色。
  “麹山已成死局,伯约准备牺牲多少将士?今陈泰已经进兵牛头山,断回沓中之路,若郭淮邓艾驱兵阴平道,则我军后路被断,此时不退,就没机会再退了。”
  姜维默然。
  良久之后,艰难的吐出两个字:退军。
  精锐如虎步军士卒,也暗中松了一口气。
  第二百零八章 退军
  王凌决定起兵的时候,还是向荆州王昶、豫州毌丘俭、合肥诸葛诞都派出了使者。
  但非常不巧的是,王昶在此时上书朝廷:“孙权流放良臣,二宫分争,国事日衰,可乘衅而制吴、蜀;用兵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民夷与新城郡接,可袭取也。”
  朝廷当即允准,启用王基为荆州刺史。
  王昶遂与新城太守州泰起兵攻江陵。
  时吴国大将军诸葛恪代前丞相陆逊镇武昌,统领其部曲,探知淮南将变,奏请孙权兴兵备战,谋取淮南。
  然此时的孙权已非赤壁大战时的孙权,二宫之争持续七年。
  吴国朝野内外皆深陷其中。
  陆逊、顾谭、吾粲、诸葛恪、滕胤、施绩等支持太子。
  步骘、吕岱、全琮、吕据等支持鲁王。
  孙权年老昏聩,为全公主孙鲁班蛊惑,吴国鸡犬不宁。
  丞相陆逊被孙权辱骂致死。
  吴国全部的精力都在二宫之争上。
  现王昶进攻江陵,吴国疲于应付,无暇顾及淮南之变。
  而合肥也给了孙权巨大的心理阴影,遂不纳诸葛恪之谋。
  王昶进攻江陵,毌丘俭和诸葛诞都无动于衷。
  王凌又请求朝廷虎符,调青徐兖扬兵马,与王昶一东一西进攻吴国。
  司马懿窥破其谋,不允。
  此时王凌已经预感到情况不妙。
  但偏偏此时,兖州刺史令狐愚忽然病逝,让王凌更加雪上加霜。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王凌只能传檄四方,废魏帝曹芳,立楚王曹彪,起寿春三万本部人马,征发屯田青壮五万,西进许昌。
  行军才三日,便有部将杨弘引兵而去。
  接着屯田青壮纷纷逃散。
  王凌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洛阳城内。
  司马懿从病榻上站起,在柏夫人的伺候下穿上儒铠。
  司马师侍立在侧,“父亲病体未愈,此战由儿子代劳即可。”
  司马懿道:“王凌深有兵略,多有战功,其麾下皆是江淮善战之士,为父都没有十成把握战胜,你去能有几成胜算?只有为父亲去,淮南上下才会胆寒,王凌十成韬略发挥不出一成!此战依旧是攻心。”
  儒铠轻便华丽,却依旧让司马懿的身形佝偻起来。
  司马懿有四位夫人,正室张春华,生三子一女。
  最得宠爱的却是年轻貌美的柏夫人,生司马伦。
  糟糠之妻张春华渐被司马懿厌恶,曾开口喝骂:“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张春华一怒之下,绝食自杀,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亦随张春华绝食,司马懿只能出来赔罪,事后却向左右言:“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