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人多眼杂,一人被捉住,我等全部遭殃。”杨峥宁可事情不成,也不愿冒这个风险。
  郭淮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人。
  杨峥知道令狐盛是好意,担心这些时日自己太劳累了,又刚刚病愈。
  但这种事情,还是亲力亲为的好。
  夜深人静,两人一身黑衣,躲过巡夜的士卒,窜入暗巷。
  东城为雍凉军营地,西城为中军营地,倒是泾渭分明,城内百姓极少,大部分都是如程十三一般走不了的老弱妇孺。
  这些时日大军驻扎在城内,他们没少受罪。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雍凉军防范甚严,士卒昼夜不离。
  但时间一长,蜀军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没当回事。
  伐蜀之战,一路溃散,再精锐的士卒也渐渐懈怠了。
  两个士卒轮流睡觉,一个守前半夜一个守后半夜。
  但夜深人静之后,都忍不住困意睡着了。
  半个晚上,并给城中绝大部分水井下了药。
  有些水井有暗哨,杨峥不敢冒险。
  还有一口水井就在雍凉军营地之侧,火把通明,经常有巡夜的士卒来回换防,从此经过,周围防守实在严密,只能放弃。
  为了增加效果,中军营地的水井也下了药。
  也许是做了坏事,杨峥既紧张又兴奋,感觉就像小时候,偷偷给班主任的衣柜里塞进一条死蛇。
  令狐盛倒是泰然自若,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安心睡觉。
  杨峥不禁心中佩服。
  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看程十三的药灵不灵了。
  其实不灵也不要紧,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大不了再来一次。
  第二十二章 捉拿
  一直睁着眼到中午,城中渐渐出现端倪。
  士卒们上吐下泻,症状都不是很强烈,就像吃坏肚子一样,而且雍凉军也不是全驻扎在城内。
  但关于瘟疫的流言像夏风一样在城中飘散。
  汉末至魏,连续爆发了几场大瘟疫。
  以至于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此时城内不时传来急碎的马蹄声。
  士卒们骂骂咧咧,臭气熏天的。
  杨峥心中满是负罪感,不过这也是没办法。
  天气越来越热,再这么封下去,城内的伤兵肯定是全完了,而真正的瘟疫也会爆发。
  阴谋如同双刃剑,要看持剑人所行为何。
  黄昏时分,出现症状的人才多了一些,有人开始呕吐。
  虽然一共只有上百人,但配合瘟疫的传言,人心终于浮动起来。
  杨峥赶紧向顶头上司都尉荀范禀报,没想到荀范不以为然,还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杨峥没办法,只能直接向夏侯玄汇报。
  夏侯玄眉头一皱,“前些时日便有大夫禀报此事,没想到数日之间竟然如此严重。”
  “数万人集于小城之中,伤病不得救治,死尸不及时掩埋,天气炎热,疫病在所难免,唯有都督能免去此灾。”杨峥恭声的拍着马屁。
  夏侯玄不是曹爽,对马屁有一定的抵抗力,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事关将士们生死,当早做准备,我这就去与郭将军商议此事。”
  杨峥心中一叹,你才是雍凉都督。
  辞别夏侯玄,杨峥就回去静静等待消息了。
  傍晚时分,城内忽然喧哗起来,有士卒齐声高喝:“诸军不得妄动,各归本营,违令者斩!”
  接着便是兵甲铿锵声,杀气腾腾的向中军营地而来。
  杨峥一愣,事情似乎有些不对。
  “砰”的一声,大门被一脚踹开。
  一众雍凉军鱼贯而出,火把齐明,环首刀已然出鞘。
  杨峥不禁骇然,郭淮这么快就查到自己了?
  历史上,诸葛武侯多次北伐,郭淮越挫越勇,到最后一次时,武侯屯兵五丈原,连同司马懿在内,诸将皆喜,以为关中腹心之地无忧。
  唯有郭淮识破武侯声东击西之策,力谏司马懿先行占领北原,防守阳遂。
  司马懿用其谋,先一步布防北原与阳遂,致使武侯在五丈原劳而无功,最终陨落。
  跟这样的人玩阴的,杨峥压力可想而知。
  雍凉军一字排开,从中走出一人,冷眼扫视众人,“奉郭将军之令,捉拿细作!”
  一挥手,众军便在营地里四处翻找。
  瓦罐乱甩,草席乱飞,所有衣物、盔甲都被翻看了一遍。
  连粟麦都被泼在地上翻找。
  见不是冲自己来的,而且也没有郭淮本人,杨峥才稍稍安心。
  中军人人敢怒不敢言,都尉荀范唯唯诺诺,居然躲到军士背后。
  此人颍川荀氏出身,平时也算文武双全,却跟大部分高门子弟一样,缺少胆气。
  雍凉军仔细翻找了一阵,也没见什么违禁之物。
  “都尉何在?”
  众人的目光望向荀范,荀范不得不走出来,冲雍凉军将拱手,“张校尉,何事如此兴师动众?”
  张校尉眼皮子都不抬一下,嘴角挂着一抹寒意,“有人看见你们中军在城中水井投毒!”
  杨峥顿时头皮发麻。
  这么快就察觉了?
  自己明明很小心了,前前后后并没有遗漏,什么事都是自己和令狐盛亲力亲为,唯一的漏洞就是程十三,今日也被自己藏在暗窖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