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宗正寺却查的一清二楚,连着往上曾祖父、高祖父甚至是太上高祖父都查了出来,着实厉害。
  这不管是真是假,对于已经入土的他们,反正也没坏处,都成黄土了,还能累谥一个皇帝的名号。
  祭祀宗庙过后,在钟鼓齐鸣声中,罗幼度登上了开封皇城的最高处宣德门,迎接着第一缕阳光,开始祈祷上苍。
  国人向来讲究多神崇拜,罗幼度也不例外。
  早年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后来穿越了,对此有了些许的忌惮。
  所以从鸿钧老祖、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东华帝君、释迦摩尼,甚至连还没有传入中原的耶稣都祈祷了一个遍。
  无比虔诚。
  就在罗幼度祈祷的时候,满朝的文臣武将已经开始入宫,他们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从左掖门入宫,进入大庆宫,位于大庆殿前的两侧御道站立。
  罗幼度将自己所想起的神祇都拜了一圈以后,也出现在了大庆殿前。
  左右两侧文武躬身作揖。
  罗幼度乘着云舆,从两个文武中间徐徐而过,一步步给抬上了雕龙斜坡,进入了大庆殿。
  文武百官在罗幼度坐定以后,按照官职的高低依次进入,接受百官的参见。
  到了这一步,即位的正式仪式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就差最后一个请颁诏书的环节。
  因为这个时代的普遍登基大典就是在灵前即位,即位与登基大典同时操办,故而流程相对简单。
  明朝以后才盛行先即位,后择良辰吉日登基。
  罗幼度这里情况特殊,需要做一些改良。
  在接受文武祭拜以后,加了两个环节。
  分别是接受诸国使节参见,以及大庆殿前阅兵。
  罗幼度的目的很简单一是向诸国使节炫耀中原军势之雄厚,二是对外发出一个讯息,中原天子对武备的重视。
  这阅兵古来有之,周武王伐纣前,天下八百诸侯会盟盟津,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阅兵就由此开始。
  秦汉三国更是经常举办阅兵大典,唐朝时期,阅兵更是由皇帝亲自检阅,成了一种重要的仪式。
  罗幼度打算立一个规矩,若非战时,每年的二月二,就举行一次阅兵大典,以激励兵士。
  第一个步入大殿的使者是吴越使节,钱弘仪。
  他是吴越王钱弘俶的弟弟,吴越国对中原王朝贡奉之勤,海内罕有其匹。
  理所当然地居于众使节之首。
  位于第二的是高丽使者……
  罗幼度尽管内心对于高丽有一点点偏见,但是高丽当前的国王王昭,对于中原王朝确实有那么一点意思的。
  高丽拒绝契丹的威逼利诱,一直向中原称臣。从广顺元年,周太祖郭威起,多次遣使向后周朝贺、进贡。
  后周使臣王演、吕继赟、薛文遇也多次入海东半岛册封高丽国王。
  因郭荣改良货币,中原缺铜,派水部员外郎韩彦卿、尚辇奉御金彦英带着数千匹帛来交换铜,王昭也在翌年遣使献铜五万斤来见……
  不管未来如何,现在的高丽对于中原很是虔诚。
  罗幼度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他居于第二。
  若不是罗幼度对于吴越钱氏的偏爱,将高丽使者居于第一,都说得过去。
  但不过怎么说,吴越钱氏与高丽使者,前二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然后就是各种回鹘使者、吐蕃使者……
  甘州回鹘与朝廷签订的是甥舅盟约,以中原为舅。
  这里的吐蕃也不是指西藏上的那群狗脑子都打出来的吐蕃王室,而是位于陇右、河曲、青海湖附近的吐蕃强部。
  周太祖、世宗时期,中原的马大多都是从西方回鹘、吐蕃强部购买的。
  各取所需,相处得不差。
  接受各方使节的参拜,罗幼度领着一众人使节与文武大臣登上了大庆门。
  战鼓也在第一时间敲响!
  潘美作为御营司都指挥使,领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御营司最先接受检阅。
  御营司原本的最高长官是统军,随着罗幼度登基之后,这统军之位就不能再用了。
  御营司都指挥使就成了最高长官。
  潘美一身靓丽的明光铠,配上威严恢弘的气度,仅凭外貌就有一股令人心折的感觉。
  在他身后是一色衣甲鲜明的兵士,他们身披铁制札甲,內裳统一为血一样的红色。
  潘美高呼道:“御营司下辖十军,请陛下检阅!”
  御营司一开始只有六军,但后来扩充了舒元的散员,尊郭荣遗命,左右虎捷军以及郭廷谓部以及水军编入御营司,也就成了十一军。
  至于水军,主力皆在长江附近,无法参加此次阅兵,故只有十营。
  御营司或许实力不及殿前司,但精气神绝对是禁军三司中最旺盛的。
  数以万计的兵士,齐声高呼:“请陛下检阅!”
  山呼海啸的呐喊,将战鼓声都掩盖了下去。
  周边使节见状,人人惊骇。
  他们不是凑不齐万余兵士,但这种统一制式,统一步调的兵士,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
  罗幼度在城楼上大手一挥,御营司的将士高举兵器,呼喝了三声:“大虞万胜,陛下万胜!”
  带着山呼海啸之音,从大庆门前而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