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对于这个时代的乱象,有着深刻的认识。
  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母亲不是危言耸听。
  从郭荣病倒的那一刻起,符皇后就已经清楚危险来临。
  张德均慌张离去的那一刻,符皇后当即警觉。
  张德均是大半年前跟着她的,半年里这位内侍从未出过纰漏,将一切事务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符皇后对他很是满意。
  这样一个心细之人,突然在最不该犯错的时候,失踪了。
  绝不是意外巧合。
  符皇后想着自己丈夫那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喊出来的话“杀贼!”
  杀赵匡胤!
  符皇后很贤惠,政治嗅觉上比郭荣差远了。
  郭荣其实也没有证据证明赵匡胤有反心,但是赵匡胤与范质合谋触犯大忌,还为了对付罗幼度蔑视皇权。
  一个手握重兵,又无视皇权的人,即便现在不反,未来他肯定会反。
  郭荣没时间等未来。
  皇帝杀人,也不需要证据。
  蔑视皇权,本就是死罪。
  符皇后不太理解郭荣为何要命自己杀赵匡胤,但她却笃定一点,自己的丈夫不会错。
  殿前司负责整个皇宫的宿卫兵马,意味着皇宫在赵匡胤的掌控之下。不管张德均是不是去报信的,皇宫都不安全。
  反正不管怎么样,明天罗幼度便会抵京。
  到时候严查大周水军以及范质、赵匡胤的问题。
  赵匡胤若是不从,有罗幼度、韩通在,也能够将之诛服。
  当下整个汴京,最值得相信的人只有父亲符彦卿了。
  大周的皇宫很小,小得可怜。
  因为汴京整体的规格就不是一个皇城,继承的是唐朝汴州州治的城墙,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宽阔。
  郭威、郭荣两代人又厉行节俭,没有对皇宫进行扩充。
  但其实就算扩充,汴州的体量就在这里。
  历史上赵匡义以天下养开封,使得开封富庶,扩充了皇城。
  皇城边上有一家丰乐楼,站在丰乐楼的楼顶可以将整个扩充的大宋皇城都看在眼里。
  逼得大宋皇帝没办法,特别下旨禁止百姓在丰乐楼的顶层眺望,以免他们“下视禁中”。
  这扩充的皇城都是如此,没有扩充的大周皇城可想而知是多么小了。
  故而符皇后只用孔明灯就能给外界传讯……
  符皇后领着郭荣的四个儿子郭宗训、郭宗让、郭宗谨、郭宗诲,跪伏在蒲团上,对着升空的孔明灯祈福。
  周边几位至少四年的亲随也跪在地上。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符皇后给自己的儿子郭宗训施了个眼色。
  郭宗训好玩似的倒在了地上翻滚起来。
  “痛痛痛,我肚子好痛,我头好痛!救命啊,娘,娘,疼死我了……”
  小孩子浮夸的演技假的不能再假。
  符皇后惊惶失措地将郭宗训抱在怀里,周边侍婢也围了上来。
  郭宗让、郭宗谨、郭宗诲几个小家伙并不知道什么情况,着急惊吓得大哭。
  “拜托你了,傅内侍!”符皇后将自己的令牌递给了傅裕,低声说了一句,然后大声道:“傅内侍,快,快去请御医。”
  傅裕着急忙慌地往殿外跑去。
  他们以风水好为由,在紫宸殿给郭荣祈福。
  但其实主要原因紫宸殿就在东华门附近。
  而符府就在东华门附近不远,郭威特地送给符彦卿,表示一起做邻居的。
  傅裕一转身,跑了百步就到了东华门,手中高举着令牌,说道:“快,快开城门,梁王身体不适,我要出宫去请御医。”
  守东华门的叫刘廷让,也是义社十兄弟之一。
  可见这晚上最关键的时间段,赵匡胤已经不知不觉地安排上了自己最信任的兄弟。
  刘廷让见符皇后带着几个儿子以及宫女内饰在为郭荣祈福,心底不屑一顾。
  他对郭荣只有畏惧,没有尊重。
  故而巴不得郭荣早死,换一个能够让他们回到原来身份地位的皇帝。
  但他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现在郭荣生死不明,名义上那个女人是整个皇宫的主人。
  只要她不出宫,只要她不放火烧殿,怎么样都无所谓。
  这听傅裕高呼,刘廷让有些迟疑,此刻他还没有得到王政忠的通知,确认了令牌,也没有理由不放一个太监出城。
  傅裕狐假虎威的厉声喝道:“梁王是未来大周之主,他若有个三长两短,你九族都不够死的。”
  刘廷让心底暗骂,还真不敢耽搁,高呼道:“令牌无误,开门。”
  东华门徐徐打开,但只是开了一条一人通过的缝隙。
  傅裕心叫:“不好!”但嘴里却尖声叫道:“有马没,给我匹快马,让我用脚跑去吗?梁王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谁负责?门开大一点。”
  刘廷让忍着火气,不想理他,挥了挥手,让人给他找了匹马。
  门也随之开了不少……
  第八十四章 冲出东华门
  符彦卿紧绷着脸,一身黑衣黑甲,立于黑夜之中。
  这位老将见证了五代中唐、晋、汉、周的崛起与兴衰,因地位与实力的缘故,都属于参与者。
  对于时代的劣性,符彦卿看得再透彻不过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