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长风(三)

  晏良若是想与一个人打好关系轻而易举, 在和少年聊了几句后,少年便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叫庞瑾。”
  少年如是说。
  晏良笑道:“我叫晏良。”
  庞瑾听到后露出了奇妙的神情, 似是惊讶, 却又夹杂着别的情绪。
  “这雨下得真大。”晏良感叹,“我出门前分明是个艳阳天, 毫无预兆。”
  庞瑾点头赞同,他正是因为今日天气好才出了客栈在汴梁城中闲逛,结果大雨忽至, 他和小厮在奔跑的人群中分散了,如今只能在这陌生的地方等雨停。
  他这样想着,面上便露出些许忧色。
  “不要紧的, 这雨再下个两刻便会停了。”晏良道。
  庞瑾奇怪地看他一眼, 不知晏良为何会如此笃定。
  他只当晏良是随口一说,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和晏良转而又聊起别的。
  两人都是健谈的人, 对着瓢泼大雨竟然谈上了头,庞瑾独身出远门, 毫无防备之心, 只觉晏良此人句句合他意, 心里便忍不住窃喜, 当年他祖父在外遇见了一个叫晏良的朋友,难不成他也能交到一个叫晏良的朋友?
  庞瑾一高兴, 便忍不住说出了他祖父有个叫晏良的朋友一事。
  晏良笑意盈盈:“真巧。”
  可不是巧吗, 刚想着过去的朋友, 朋友的孙子就出现在了眼前。
  而且祖孙俩遇见的晏良还都是同一个人。
  如果可以,晏良希望这样的巧合多来点。
  晏良没有追问有关庞瑾祖父的事,毕竟一个陌生人突然追着自己问家事,即使再心大也会觉得奇怪。
  庞瑾和庞昱十分相像,连笑起来的傻样也与他祖父颇为相似,但庞昱不会武,庞瑾却练了武。
  晏良瞄着庞瑾手心中显露的剑茧,若有所思。
  雨停后已是傍晚,天色已暗,晏良问道:“你住在何处?若是顺道一块儿走吧。”
  庞瑾欲言又止,在晏良疑惑的视线中道:“我住锦里客栈……”
  “我不认得路。”
  少年苦兮兮地说。
  晏良:“……巧了,我没听过这客栈名。”
  庞瑾震惊:“你不是京城人吗?”
  晏良无奈道:“我是,但谁说京城人一定得认路了?”
  皇帝不也是京城人吗,人家也不一定能认得路。
  更何况赵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这些天凭着以前的记忆转了一圈也只去了几个有印象的地方,锦里客栈这个名字他却是连听都未曾听过。
  周围的人陆陆续续地回了家,晏良和庞瑾两个人站在街边无语相对。
  晏良想了想,向一个路人问了锦里客栈的位置,锦里客栈正好与太子府邸相反,他便与庞瑾道了声再见,分开而行。
  他碰见了故人之孙而心情愉快,穿过两条街后晏良转弯,正巧对上苦兮兮地站在角落里的庞瑾。
  晏良:“……锦里客栈不是在城西吗?”
  庞瑾见了他如见救星,扒着晏良的胳膊不松手,哭诉道:“我以为我能走回去的!”
  据庞瑾所说,他记着那位好心人指的路线,认真地往住处走,谁料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正苦恼着又见到了晏良。
  “我不会认路!”
  庞瑾大声。
  不认路和不会认路是不一样的。
  晏良懂了,这家伙是个路痴,难怪之前欲言又止。
  想着这家伙好歹是庞昱的孙子,晏良当了回好长辈,领着庞瑾回了锦里客栈,途中数次将走错路的庞瑾揪回正道。
  “……你既然不认路,为什么还跑来京城?”
  晏良忍不住问他。
  “我爷爷的朋友葬在京城外的山上,我是来替他扫墓的。”
  庞瑾回答道。
  晏良沉默了一瞬:“……那位叫晏良的朋友?”
  庞瑾点了点头。
  晏良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等到了锦里客栈,庞瑾的小厮正站在门口心急如焚地等待着他,见庞瑾平平安安地回来后对着晏良千恩万谢,还想着叫辆马车送他回去。
  晏良婉拒,笑道:“路不远,就当做锻炼了。”
  庞瑾试探道:“明日你可有空?不如咱俩再约个时间见见?”
  晏良应了下来:“明日申时我来找你。”
  向主仆二人告别,晏良转身往太子府邸走。
  扫墓……
  晏良在街道上慢悠悠地走着,心里想着庞瑾之前说的话。
  他心里百味陈杂,踏着夜色沉默地回了太子府邸。
  府中早已因太子回来的比往常较晚而派出人去找他,见太子平安归来,下人们皆松了一口气。
  太子自从病愈搬出宫外便显得活泼了许多,总是往外跑。在课业上也被老师多加称赞,连官家也因太子发现的新奇玩意儿而稍稍对太子热情了些。
  晏良见他们一脸放松,知道他们担心了许久,便歉然道:“是我不好,让你们担心了。”
  众人受宠若惊,忙摆手道这算不得什么。
  晏良笑了笑,道:“今日下了雨,我回来的便晚了些。这样吧,今后我若是出去,会带人出去,不会让你们再担心了。”
  他这样说也是有考虑自个儿总是往外跑保不准会被有心人揪住这点告诉皇帝,毕竟光是太子这个身份就是一个□□烦,带一个人往外跑也算说得过去。
  夜深人静之时,房中亮着烛火,微黄的烛光将房中映成暖色。
  晏良趴在床上,看大雪轻轻咬着他的手指。幼猫的牙齿还没长齐,只有麻痒的感觉,并不疼。
  【你今天的心情很复杂。】
  系统冒泡。
  【我希望你能开心一些,这不仅是出于对能量的渴求,还有对你的关心。】
  【谢啦。复杂当然是复杂的,但我其实也不怎么伤心,只是有些……意难平。】
  晏良回应它。
  【人生难免一死,我大概算是幸运的。今晚睡明日醒,还是一条好汉子。】
  系统感知到晏良确实如他自己所说那般,便放下心来,和晏良又唠嗑了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晏良瞅了瞅咬着自己手指的大雪,又想到系统,总觉得自己像是养了两个宠物。
  *
  第二天,晏良他又一次被皇帝召进了宫。
  晏良纳闷,按理说太子进宫的日子就那固定的几天,这连着两日都喊他进去又是怎么回事?
  等到了皇宫,晏良才知道有人把他这些天一个人往外跑的事给报了上去。
  晏良说生气也不生气,他也懒得去找上报的那个人,毕竟一国太子总往外跑确实不像样,那人出发点也许是好的。
  赵佶虽然因此事叫了太子入宫,但其实并不在意这件事,只不过是为了装装样子,毕竟他自个儿就是偷跑出宫跑上瘾的主。
  “你若是想出去逛,多带些护卫。”
  赵佶见了晏良便先说了这句话。
  晏良点头称是。
  赵佶又道:“太傅说你近日学业进步,对你夸赞有加,你玩归玩,莫要搁置学业。汴梁城确实热闹,但江湖人太多,金风细雨楼和六分半堂还是死对头,太过危险了。”
  “儿臣知晓。”
  晏良点头。
  赵佶想了想,将手中的画笔搁下,问道:“你武艺学得如何?”
  晏良谦虚道:“中下水准,比不得江湖上的高手。”
  他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点信心的,就算遇见了打不过的人,还有当年制的药,反正是死不了的。
  赵佶道:“你若是想在汴梁城中平安无事,还是得好好练武。”
  晏良听了他这一串话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赵佶这话说的显然是对汴梁城中的危险深有体会,甚至还心有余悸,一直在强调汴梁城中很危险。
  如晏良所想,赵佶去年年末偷溜出宫去了城中的青楼,正巧碰见江湖人斗殴。他险些被牵连进去,自那之后没再敢出宫,见太子总是往外跑,便忍不住替他担心。
  至于突然想起来这回事则是因为他又心痒了。
  家花不比野花香,纵然后宫佳丽三千,儿女遍地,赵佶也独爱宫墙外花花草草。
  听太子在京城中四处乱逛时,赵佶隐隐约约还有点羡慕,他可不像太子,出个宫都得被人管着,因此很是理解太子出门不带人的行为,但京城中确实乱,赵佶可不想太子被卷进江湖纷争之中——到时候他只怕又会面对铺天盖地的折子,赵佶怕这怕得很。
  紧接着赵佶又随口将今日早朝时诸葛神侯道太子既封,应早日入朝听政一事说给了晏良听,这些事自有人准备,他只是提前知会晏良一声,好让他能有个底。
  政事与兴趣之间赵佶的选择永远是后者,他对待政事的敷衍显而易见。
  晏良看在眼里,等离开皇宫后坐在马车上时,他忍不住想:要不篡位吧?
  如今的大宋于腐朽中已显颓势,且满是蛀虫,若是再继续下去,只会沿着他所知道的轨迹发展,北宋灭,南宋起。
  他掀开帘子,看见沿街的热闹场景,欣欣向荣,一片繁华。
  天空一碧如洗,微风携着花香穿过大街小巷,一如当年他初至汴京、在白玉堂的马车中所见到那般。
  谁也不忍心放任这样的景色消失。
  锦衣少年于马车中望着街道上的景象,睫羽微垂,不知为何显露出悲天悯人的意味,有人看在眼中,有人记在心里,有人不屑一顾,亦有人冷眼旁观。
  然而,他只是在想——
  篡位这事儿难不难呢?
  要是没弄好保不准直接丢了小命啊。
  任谁也想不到当今太子,此时此刻脑中竟是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想归想,晏良也明白篡位这事不可能。他一没权,二没势,就是个空头太子,就算想要篡位大概连篡字还没写完就被逮住了。
  晏良放下帘子,又懒洋洋地靠在厢壁上,闭上了眼睛,暂且不去想这件事。
  ※※※※※※※※※※※※※※※※※※※※
  感谢在2020-03-10 11:40:33~2020-03-11 11:59: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鱼脑袋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